每到新年时,各种“风暴”就会又起——抓安全生产的“风暴”、审计“风暴”、环保“风暴”……看上去确实有雷霆万钧之感。但笔者以为,随着法治的不断健全,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一切社会管理都应步入常态化,“风暴”最好还是来得少些再少些。
任何一种违法违规行为,从初始到规模化的演变,其背后反映出的恰恰是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管不力或根本就是缺位。比如像很多城市都存在的“黑车”问题,如果有关职能部门平时加强监管,强化执法检查,相信也不会形成规模,更不会因为影响严重而引起公众的不满,才需要有关部门投入相当的人力物力去刮“风暴”,进行专项治理。
以刮“风暴”来进行复杂的现代社会事务管理,即使当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我们切不可对此抱过高的期望值。比如,那些从事违法犯罪行为的人,是具有相当的趋利避害能力和防范意识的,在暂时性的“风暴”面前,早就闻风而逃,等待风头过后,东山再起。所以人们经常可以从各种“风暴”后的“成就报道”中看到,此次“风暴”成绩斐然,“大灭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还人民群众一个安全的环境”,但到了下一次该刮“风暴”之时,问题依然“十分严重”。
刮“风暴”,实际上是一种事后管理,是问题、矛盾显现出来了再去管理。由于是“事后诸葛亮”,就会增加解决问题的难度,耗费管理成本。而采取常态化管理,是机制加制度的管理,就能合理地整合管理资源,运用有效的渠道和手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科学治理和巩固效果以及建立长效监管机制上看,平时加不好。
告别2010,我们在谋划新一年发展之时,一定要把改善民生问题纳入重中之重,把要办的实事进行统筹规划,并拿出具体举措加以保障。要以坚决的态度,求真务实的作风,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以此来改善民生,让老百姓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