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话调查是纪检监察机关常用的办案手段,也是办案人员需要认真练好地基本功。实践中,谈话效果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案件的调查和办案的质量。因此,办案人员必须研究谈话对象的心理特征和变化规律,讲究谈话艺术,针对不同对象和调查核实的问题,做到因人而异,因事而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一、准备充分,有的放矢
案件调查中的谈话与平时同志之间的谈心、谈话不同,从法理上讲,是有目的调查手段,是通过提问、回答、记录等一系列活动获取证据的一种方式。一是掌握好谈话对象的基本情况。如了解他们的年龄、性别、职业、经历,了解其在调查核实问题中的位置、关系,了解调查中可能涉及到的人名、地名、专业术语等等,可以使提问方式更科学,更容易使谈话对象所接受。二是拟制好谈话提纲。违纪案件往往错综复杂,特别是涉案人员多,需要核实问题多的疑难案件,应事先确定好调查方案。先核实什么问题,先找什么人谈话,在什么时间、地点谈话,询问中出现的问题,应如何应对等等,都要心中有数,切忌漫无边际,盲目被动。三是分工明确,注重配合。谈话调查应不少于两人,主询问人应集中精力,仔细观察谈话对象的言谈举止,分析判断陈述内容,适时变化提问方式,把调查引向深入。记录人员要对询问人的意图心领神会,一般不要过多提问,以免打乱预定计划,扰乱被谈话人叙述的思路。
二、尊重人格,以情感人
谈话调查的前提是谈话对象愿意回答提问,沉默不语是谈话的最大障碍。要想使谈话对象消除顾虑或对抗情绪,就必须设法创造一个良好的谈话氛围,搭建好有利于对话的心理桥梁。一是诚恳自然,平等相待。办案人员的态度、语气、问话方式甚至是仪表举止对被谈话人的影响很大,决定着谈话调查能否有效进行。只有推心置腹平等对话,才能营造一个愿意谈出自己真实思想或所见所闻的心境,把该讲的话讲出来。千万不能盛气凌人,更不能侮辱人格,形成对抗心理。二是沉着、冷静,耐心听取陈述。当被谈话人开始讲话时,不要中间打断,特别是对缺乏谈话兴趣的人,更要尽量听其自由陈述,这样可以消除抵触情绪,启动谈话活力,愿意对话交流。对于谈话中出现的某些偏激的言辞,一般不要当即反驳,更不能一味的指责、训斥。三是以诚相待,做好思想教育。随着谈话调查的深入,谈话对象的心理变化、心理矛盾也在逐渐加大。知情人怕得罪人受到报复,被调查人担心谈深了会受到更严厉的处罚。根据不同的心理特征,适时讲清政策规定,因势利导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是办案人员应重点把握好的环节。如针对知情人要激发正义感,鼓励他们同违法行为做斗争,针对被调查人要想方设法帮助其走出激烈思想斗争的困境,在悔恨中痛下决心,交代问题。
三、把握心理,审时度势
调查谈话的过程是正面心理交锋的过程,特别是与被调查人谈话常常是斗智斗勇,博弈过招。办案人员必须运用谈话技巧,实施正确的策略和手段。一是仔细观察,认真分析。谈话中,被调查人有的严重恐慌,有的心存侥幸,有的戒备谨慎,有的顽固嚣张。这些情况有时个性明显,有时相互交织不断变化,但必然要通过一定的外在行为表现出来,办案人员要善于抓住异常变化的细节,及时发现问题,打消被调查人企图试探办案人员意图、扰乱办案人员思维、动摇办案人员意志等不良心理,使谈话调查顺利进行。二是抓住时机,果断出击。谈话调查中被调查人无论如何掩饰,总会有一些反常的现象,总会暴露出许多可凝的破绽。办案人员要及时揭露矛盾,点击要害,促使其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已是矛盾百出不能自圆其说,违纪证据已被组织掌握,任何幻想、对抗都只能是徒劳,促使其向交代问题的方面转化。三是发挥政策威力,消除后顾之忧。违纪人员的最后一道心理障碍,往往是担心从宽政策不能兑现,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彻底交代问题,争取立功表现心理的形成。办案人员要运用近期的、熟知的、类似的案例进行对照比较,把如实供述、立功表现、从轻从重等法律条款讲清、讲透,帮助其客观全面地分析自己的利弊。
四、全面分析,综合判断
查清一起案件,仅靠几次谈话是不可能的,特别是复杂疑难案件需要收集大量证据,需要对全案综合分析判断,最终依靠各种扎实有效证据形成的证据链条,才能使其固定下来。一是对谈话笔录分析研究。谈话中被谈话人的心理活动十分复杂,对具体问题的回忆也有个过程,常常会出现一些前后不一致、几份笔录相互矛盾的地方。哪些是真实可信的,哪些是应当排除否定的,仅凭感觉是不能确定的。只有对每一份笔录进行分析研究,看其是否符合客观情形,是否符合人的感知、记忆、陈述的规律,综合其他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使调查工作不偏离方向。二是与其他证据对照比较。从证据学的观点看,单纯言词证据的效力小于客观证据。谈话笔录必须与其他证据对照鉴别,不仅要看自身有无矛盾,而且要与其他客观证据基本一致,符合证据的“三性”。这样既可以验证准确性,为下一次谈话提供信息,又可以拓宽取证思路,为收集其他证据提供线索。三是注意细节,扩大战果。谈话调查中,有时会有意无意识地涉及到一些人和事,这些情况从表面看往往与案件并无关系,作为办案人员应当具有很强的敏锐性,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要发挥自己良好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准确的判断力,在细微之中发现问题,寻找线索,扩大战果,使案件调查向纵深发展。■
(作者单位:省发改委监察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