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事业,她执著追求,似流经吴堡境内的黄河,汹涌彭湃的滚滚浪花绕过九十九道弯,却永不回头。
论作风,她丁是丁、卯是卯的那股认真劲,似吴堡山里的石头,硬碰硬,实打实。
待同志,她怀里揣的那颗滚烫的心,似吴堡满山遍野盛产的大枣,鲜亮透红——
她就是以“铁纪检”形象走进老百姓心里的李晓媛。
“纪委干部不办案,在众人面前咋挺得起腰!”
2006年金秋的一天,榆林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庭庭长李晓媛,接到组织的调令,风尘仆仆地来到吴堡县纪委走马上任。头戴“全省满意的好法官”、“陕西省三八红旗手”、“三秦巾帼十杰”等光环的李晓媛,原想在纪委书记的岗位上甩开膀子大干一场,让人生价值再次闪光。然而,她万万没有想到,县纪委近十年积压了48个案件没有结,以致落了个“只拿钱,不干事”的名声。当她了解到案件背后的深层次复杂原因后,曾想打退堂鼓,重回市法院工作。一天傍晚,心情郁闷的李晓媛走出窑洞,披着月光,来到波涛滚滚的黄河边,遥想1937年八路军从吴堡县东渡黄河奔赴抗日前线那英勇壮举,知难思退的她感到自己是那样渺小,毅然擦掉羞愧的眼泪,重新鼓起迎难而上、矢志不逾的信心和勇气。
“纪委不办案,在众人面前咋挺得起腰!老百姓养活我们有啥用?”在办案动员会上,李晓媛用起了激将法。为了迅速改变社会各界对纪委的看法,她对同志们用起了激将法。为了尽快查结48个积案,实现“零积案”,她和纪委一班人研究决定,把48个积案分解到每个人头,实行明确责任分工,并严肃提出“办不了案子,就腾位子”的要求。压力变成了动力。县纪委迅速打响了破解48个积案的攻坚战。办案的序幕刚拉开,有好心人就劝李晓媛:“吴堡县小人少,十有九家亲,48个案子积了那么多年,人家能过去,你也能过去,免得‘刀口’硬了在吴堡站不住脚”。她却柔中带刚地说:“如果办案子怕得罪人,只会抹稀泥,不敢动‘刀子’,我就不配当纪委书记!”在她一身正气感染下,同志们振作精神,各负其责,证据不足,想方设法重新调查补证;定性拿不准,不辞辛苦到省、市纪委请教办案专家;为了核实一个细节,经常翻山越岭找当事人核实。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仅半年时间,县纪委积压了近十年的48个积案全部查结,维护了正义,赢得了民心,李晓媛由此获得了“铁纪检”的美誉。
也许因李晓媛是女性的缘故,命运之神故意拿难缠的案子和她叫板,好在她率领同志们克难而上,不断上演连台好戏。2007年6月8日,绥德县一民间剧团到吴堡县郭家沟小塔则村唱戏时,途中不慎翻车造成多人受伤,社会影响很大。事故原因调查清楚以后,在对演出批文把关不严、车辆超载管制不力等相关领导追究责任时,说情的、许愿的、恐吓的各种角色竞相找上门来,都求李晓媛高抬贵手,不要把事做绝了。但谁也没有动摇李晓媛秉公办案的主心骨,她硬是顶着各方面的压力,主持召开纪委常委会,分别给予11人党纪政纪处分,其中科级干部就占五人,创造了县纪委有史以来处理人数最多的一起案例。
在吴堡县,人们一提起某村党支部原书记连续上访三年不止的张得发,谁都感到束手无策,成了县委领导的一个“心病”。然而,勇于向疑难案件挑战的李晓媛,接过这个案子,凭借长期在法院工作练就的过硬本领和集体智慧,很快又打了一个漂亮仗。起因是张得发因换届落选心怀不满,连续三年组织不明真相的村民状告新任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把修沿村高速公路的占地补偿款私吞了。纪委经过深入调查,证实给村民的占地补偿款一直没有算清,支部书记和村主任村暂时把补偿款存在信用社,不存在贪污私吞的问题,但张得发状告不止,先从县上、市上、省上,一直告到北京,并扬言不把村支书和村主任关进监狱誓不罢休。李晓媛详细摸清案情后,认定这分明是一起恶人先告状的典型案例,果断做出倒查村三年前财务账的决定,不出所料,很快澄清现职支部书记和村主任没有什么经济问题,反倒查出张得发任村支部书记期间贪污1.5万元的事实,使其受到开除党籍和判二缓三的司法处理。事后有人夸李晓媛:“李书记真不愧是腐败分子的克星,老百姓的守护神!”
“只有难倒不干事的人,没有难到人想干的事”
在反腐倡廉建设工作中,对党员干部如何进行有效监督,始终是一个“老大难”问题。李晓媛虽然到纪委工作时间不长,却凭着一腔工作热情和善于创新的精神,破解了一个又一个监督的难题。
2007年初,县委书记针对一些党政部门干部存在“行政不作为和行政乱作为”的问题,让李晓媛依靠县纪委一班人,研究制定加强党政机关效能监察的对策和办法。她不负厚望,晚上打开电脑,细心搜索全国各地的成功经验,白天带干部进机关、下基层,倾听谏言良策。经过一个月深入调查,由她主持起草了《全县重要工作、重大项目督察督办实施意见》,大胆提出将原有的纠风办、效能办、投资环境“110”、县委督察办和县政府督察办,整合成“五合一”的综合督察督办室,作为县委的常设临时机构,挂靠到县纪委。这一督察督办机制和体制的创新,受到县委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并明确李晓媛任主任。一年来,综合督察督办室在李晓媛的具体负责下,不知牺牲了多少节假日,送走了多少个长夜,用真情和汗水,先后对全县党风廉政建设、安全生产、计划生育、环境保护、县乡换届、责任书落实情况等40项工作进行督察督办,完成中、省、市、县领导批办督察任务13件;编发《督察专报》22期,提合理化建议51条,安排县有线电视台播出《督察督办动态》80多期,协调69多个单位的负责人在电视上向公众郑重承诺;对违法的2名党员干部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对7名党员干部进行警示训诫,对2个单位全体人员进行了警示谈话。有效地解决了“行政不作为和行政乱作为”的问题,保证了党委政府的政令畅通和机关工作的高速运转。干部职工称赞道:“如果说综合督察督办室是快捷高效的‘110’,李晓媛则是‘110’永不熄火的发动机”。
实践出真知。通过一年纪检工作的实践,善于思考的李晓媛深深感到,各级“一把手”集制定制度、执行制度和监督制度于一身,是造成各级监督弱化的主要原因。为了充分发挥民主监督的特殊功效,她针对“一把手”在民主生活会上述职述廉,容易出现个人讲问题星星点点、其他成员谈看法躲躲闪闪、上级作讲评遮遮掩掩,监督成了“聋子耳朵样子货”,她大胆进行改革,凡是“一把手”述职述廉,必须邀请县级领导、县纪委委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邀监察员、廉政监督员、老干部代表和各部门、乡镇领导担任民主测评组成员,进行现场打分,实行开放式民主监督。2007年,县纪委首先对交通局、城监局、人事局、教育局等八个热点行业的“一把手”述职述廉进行大范围的民主测评,根据测评结果,对一名干部实施了警示训诫,一名干部被调整,一名干部被撤职,在全县引起强烈震动。一些干部深有感触地说:“现在述职述廉是面镜子,以后接受监督的范围扩大了,耳目增多了,干了坏事捂不住,做了好事漏不掉,以后再也不敢马虎了!”
俗话说:“穷家难当”。吴堡是全省挂了号的经济穷县,县纪委办公经费每年仅有9万元,除了征订书报开支5000元外,仅剩8.5万元,为了用好管好现有经费,扩大民主理财的透明度,李晓媛适时提出了“大家的钱大家花,大家的家大家当”的新思路,破例按工作量把经费划拨到每个人头,经费开支自己掌握,报销必须有经办人、办公室主任和李晓媛三人签字把关,结余经费可以用于参加上级培训开支。信访室某某到纪委20年了,既没做主花过一分钱公款,也没有参加过一次上级培训,甚至连西安也没有去过,2007年自己支配的1000元经费省着花,年底节余了600元,自己又掏了500元,到西安参加了省纪委组织的信访业务培训,高兴地说:“李书记实行大家管理单位资金的做法,是监督工作的一个创举,我真佩服!”
“‘嫁’给了吴堡,待同志就要像兄弟姐妹一样亲”
李晓媛常说:“自从走进吴堡县纪委的大门,我就像嫁给这里的媳妇,觉得和大家如同兄弟姐妹一样亲,不论谁家遇到困难,都想帮他们一把”。她说的话,让人听了悦耳舒心,做得更令人感动。
监察局丁副局长一次和李晓媛在市纪委开会,因突然血压升高,给她请假次日要去体检。李晓媛家访时了解到丁局长家经济十分困难,自己家里正好有一张她办的体检卡,第二天一大早,她便把那张体检卡递到了丁副局长手里,丁局长硬是推辞不要,李晓媛说:“你是我老大哥,平时那样支持我的工作,你患病,我帮一把也是应该的!”丁副局长拿着那张体检卡,把肝功、血糖、血压等检查了十几项。李晓媛当天就了解到丁副局长体检出了几种疾病,劝他以后工作慢慢干,千万别累着了。这位陕北汉子却泪花闪闪地说:“人心都是肉长的,李书记这样关心我这个快退休的病老汉,我就是累死在岗位上,也毫无怨言”。
李书记是个热心肠,不论谁家有什么冷暖痛痒,她都会献出一片爱心。一个常委的妻子常年在家务农,因患病2008年正月初住进了医院,李晓媛闻讯后,立即打电话询问他有啥困难需要帮助,然后又发动大家开展献爱心捐助活动,她带头捐了500元,大家也纷纷解囊,一共捐了5000多元。
事后,她又到县委给那位常委申请到1.5万元特殊补助,解了他给妻子看病的燃眉之急。
扳指头算,李晓媛到县纪委工作才两年多,但提起她关心疼爱干部职工的好事却是一串串。原常委王某家里要盖房,因钱短愁得满脸阴云,心细如丝的李晓媛看出他有难言之隐,便爽朗地对他说:“请你不要把我看成领导,最好把我看成你大姐,有啥困难就给我讲,我会尽心帮你的。”那位常委终于道出自己盖房钱短的心里话。事隔五天,李晓媛便从家里带了1万元,递到那往常委手里;王常委随口问道:“李书记,利息咋算?”李晓媛脸一沉,温中含怒地说:“要是算利息,我就不配当你的大姐!”话音未落,扭身离去。
“既要干事,还要干净,老百姓才认你的谱!”
李晓媛常对大家说:“纪检干部是现代‘包公’,但既要干事,还要干净,老百姓才认你的谱”。为了带头践行诺言,李晓媛从上任的第一天起,就注意塑造纪委书记廉洁从政的形象。
人常说:“司机的技术强不强,拿着领导的命八俩”。然而,李晓媛刚到纪委时,有人从佳县山区给她推荐了个司机,报到那天,办公室主任一问,年龄与李书记同岁,开大车出身,从未动过小车,建议李晓媛另选个司机,别拿生命安全开玩笑。李晓媛却一字一板地说:“一个山里人找份工作不容易,单为我个人安全考虑就换司机,会伤多少人的心。不会开小车,不怕,那就跟我学!”从此,开车上路,她一边驾驶,一边给司机传授开小车的技术和经验,司机很快掌握了驾驶技术。她看司机心灵手巧,空闲时间多,就把自己家里一台正用的电脑送给司机,手把手教他学会了打字,闲暇时间让给机关帮忙打印材料。尽管司机整天忙得团团转,但李晓媛对司机的作风品行要求十分严格。一天傍晚,司机开车一进县城就不停按喇叭,把行路的人惊得纷纷躲闪,她当即批评:“没有急事不要按喇叭,免得老百姓吐咱唾沫星!”时间长了,同志们发现,李晓媛对司机管理不是太苛刻,而是她心里把老百姓看得特别重。一次,她和司机到某部门开会,司机把车没有停进停车位,在马路上随便停放,她立马就批评:“赶快把车停进停车位,要知道,你的形象就是我的形象,你的作风就是我的作风。以后别在老百姓面前扎势,如果连这点小事都做不到,那你就下岗!”事后,有人问司机:“你一个月500元工资,开车还兼打字,你都不觉着亏?”司机答道:“钱是少挣了些,但李书记做事为人让我佩服!”
“李书记办啥事心里总想着老百姓,我们有啥委屈都愿意找她帮忙”。这是采访中听得最多的一句话。1998年6月,县政府安排王某到县某公司企业任经理,2003年有人告他有经济问题,县纪委调查几次以后,因多种原因一直没有结案,致使该同志停职检查后始终没有被安排工作。他连续上诉了几年仍然没结果。李晓媛听取了他的倾诉后,经过认真核实,没有发现任何经济问题,便及时向县委作了详实汇报,县委按政策规定,重新安排该同志到乡镇企业局任党支部书记,恢复公务员身份。一天,王某某到纪委向李晓媛表达谢意,临走放下一个鼓鼓囊囊的信封,李小媛一看就知道里边装的是钱,立马阴沉着脸说:“你把我小看了,如果为了钱,我就不会来吴堡当纪委书记,请你把钱拿走吧!”王某某碰了个软钉子,但逢人却夸:“李书记是个难得的好书记!”
在同志们的眼里,李晓媛把单位的利益看得比山重,而把个人的利益看得比云轻。她时常下乡,但从来没有领过下乡补助,有时别人代她领了回来,她又顺手塞给家庭困难的同志。有时她带人到市上为单位办事,请别人吃便饭,她悄悄从家里带来烟酒招待客人,事后一块去的同志发现了这个“秘密”,提出让单位给她报销烟酒钱,她总是说:“县纪委就像我的家,贴点烟酒算个啥!”李晓媛的女儿在西安上高中,全靠姑母照顾,她自从当了吴堡县纪委书记以后,心全拴在工作上,从没有看过一次女儿。临近高考的一个晚上,女儿打电话向她哭诉:“人家的妈妈都来看望女儿,却看不到妈妈你的身影,我都怀疑自己是不是你亲生的!”很少流泪的李晓媛,头一回伤心地哭出了声。第二天,她破例请了两天假,特意和爱人到西安看望女儿。女儿见到她,依偎在她身边总想给妈妈多说几句心里话,她却不停地给单位打电话,督促放不下心的一摊子事。女儿劝她:“妈妈,你人来了,心还挂在单位,我理解你,也支持你,你还是趁早回去吧!免得再见到你鬓角又添几根白发!”当时她话堵在胸口一句也吐不出来。第二天早上,她含泪亲了亲女儿的脸,怀着十分内疚和矛盾的心情,心急火燎地往回赶。当走进县纪委大门时,眼前是干部职工挑灯布置廉政文化展的繁忙景象,心里禁不住涌过一股暖流,赶忙拿出侄子送的一瓶好酒,酒杯斟满,挨个给同志们敬辛苦酒、感谢酒,对女儿的牵挂早忘到了九霄云外。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李晓媛的带领下,2007年吴堡县纪委一举跃入全市纪检系统先进行列,11项工作从市纪委领回了奖牌、9名个人获得市纪委表彰奖励,一人受到省委办公厅通报表彰。
当采访临近结束的时候,窑洞外悠然飘来“山丹丹哪个开花呦,红艳艳——”悠扬动听的信天游,使我想到李晓媛不正如扎根陕北黄土高原的山丹丹花,沐浴新时代的清风正气,愈开愈艳,把芬芳不断洒向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