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宝鸡市纪检监察机关认真贯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战略方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来谋划办案工作,积极探索发案规律,突出办案重点,着力解决热点、难点问题,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2003年7月以来,办案挽回经济损失9858多万元。2006年,宝鸡市纪委监察局被授予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集体,受到了中央纪委、监察部的表彰。
一、把握办案规律,突出办案重点,为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保驾护航
近年来,宝鸡市纪委监察局紧贴全市“双创”、国有企业改革、高新区发展、宝鸡经济跨越式发展等中心工作,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工作中,始终坚持做到“三个服务”,努力实现查办案件与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良性互动。
1.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为全市“双创”工作大局服务。宝鸡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工作启动后,市纪委监察局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实现“三个率先”的高度来把握纪检监察工作,自觉把查办案件的重点转移到为全市中心工作保驾护航上来。市纪委监察局多次接到反映市自来水公司几名领导干部,在污水处理厂电缆招标采购中有严重经济问题的举报,引起市委和市纪委领导高度关注。市纪委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双创”工作大局谋划办案工作,及时抽调精兵强将,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调查,查清了该公司副经理任某、郭某和筹建处办公室副主任史某等4人,在物资采购过程中收受贿赂,串通招投标,通过非法手段将电缆项目以高出市场价370多万元价格,让安徽客商中标承揽的严重违法违纪问题,使这一干部群众注目的案件得以告破。后来,任某等3人分别被绳之以法。通过查处这一案件,为国家挽回直接经济损失650多万元,消除了不良影响,大大降低了建设费用,从而保证了全市重点项目如期完工,有力地保障了全市“双创”工作顺利实施,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表彰和奖励。
2.坚持以优化发展环境为切入点,为建设经济强市的大局服务。市纪委监察局始终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把解决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改善经济发展环境,推动经济社会事业快速发展作为查办案件的重点。前几年,宝鸡市一些行政执法部门的个别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利用行政执法权吃拿卡要,贪污受贿,严重影响投资环境,破坏经济运行秩序,人民群众反映强烈。按照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指示,我们及时组织办案力量,重拳出击,严肃查处,逐部门逐行业进行集中整治。自2002年7月以来,宝鸡市共查处行政执法部门违纪违法案件321件,党政纪处分339人,其中涉及县处级干部13人,乡科级干部142人。挽回直接经济损失723.27万元。通过这些案件的查处,有力地改善了全市投资发展环境,推动了宝鸡高新区建设和全市经济跨越式发展。
3.坚持以人为本,关注热点难点问题,为全市国有企业改革和社会和谐稳定大局服务。宝鸡市作为陕西省的工业重镇,国有大中型企业相对集中。一些国有企业领导借改革改制之机,贪污受贿,大肆侵吞国有资产,使企业生产经营和职工生活举步维艰,先后发生了数起百名职工到市委、市政府聚众上访事件,严重影响全市社会稳定。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市纪委监察局及时调整办案力量,积极主动出击,集中查办了一批该领域的大案要案。宝鸡市某国有企业原总经理显某等3人,借企业改制之机,侵吞国有资产,贪污受贿,导致企业亏损严重,职工生活陷入困境,民愤极大。该企业300多名职工到市委、市政府机关集体上访。对此,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明确指示:“严查严办,给人民群众讨个说法。”最终,查清了显某等3名企业领导的贪污受贿、侵吞国有资产的问题,显某被开除党籍,司法机关判处有期徒刑10年,为国家挽回1200余万元的直接经济损失。近年来,全市共立案查处国有企业违纪违法案件161件,涉及中层以上和企业领导人78人,挽回经济损失3930.44万元。这些案件的查处,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的改革和发展,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二、加强组织协调,充分发挥联合办案优势,形成突破案件的整体合力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腐败分子作案手段呈现出隐蔽化、复杂化的趋势,反腐败斗争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在查办案件中仅靠纪委“孤军”奋战,势必显得势单力薄,很难取得全面突破。因此,市纪委监察局切实履行《党章》赋予纪委组织协调的重要职责,充分发挥各执纪执法机关的作用,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形成查办案件的整体合力。
1.科学决策,正确指挥,掌握办案的主动权。近年来,宝鸡市纪委注重自身建设,始终坚持把握办案方向,统一指挥,统一行动,牢牢掌握办案的主动权,成功组织协调查处了一批社会关注的大案要案,在全市树立起了组织协调的权威。在案件调查初期,召开会议认真研究,综合分析案情,集思广益,科学决策,形成共识。在查办案件时,从检察、公安、审计或其他单位抽调人员,形成办案合力。
2.积极配合,密切协作,形成查办案件的强大合力。在查办案件过程中,纪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各执法执纪机关按照统一部署,相互配合,协同作战,共同攻坚,使许多大案要案在短期内顺利突破。
3.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形成协同办案的有效机制。纪委积极发挥组织协调作用,确立办案思路,排除办案阻力,解决疑难重大问题,牢牢把握办案主动权,特别注意牵头不替代、协调不包办、协同不越位。各执法执纪机关明确责任,各司其职,发挥自身特点和优势,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调查取证、缉捕罪犯、追缴赃款、起诉审判。这样,丰富了办案手段,增强了办案力量,减少了办案环节,提高了突破大案要案的效率。
三、健全机制制度,严格依纪依法办案,着力提高办案工作规范化水平
建立健全机制制度是做好办案工作的重要保证。近年来,市纪委监察局针对查办案件中一些漏洞和薄弱环节,通过不断探索,完善办案机制制度,严格依纪依法办案,促进了办案工作健康发展。
1.完善办案程序,健全内部监督制约机制。针对办案工作中程序不规范、制度不够健全的现状,依据有关政策规定,制定了《宝鸡市纪委监察局案件检查工作程序图示》,以市纪委文件下发。从案件线索的受理、初核、立案、调查、审理、处理等各个环节,以图表的形式直观地表现出来,规范了流转审批的程序,明确了领导和办案人员的职权和责任,健全了内部监督制约机制,有效防止了办案过程中违规操作甚至违纪违法问题的发生。同时,指导县区制定了《案件检查和审理工作责任追究制度》、《案件检查和审理工作回避制度》等规定,落实了工作责任,逐步建立起了用制度管人、按程序办案的长效工作机制。
2.严格使用“两规”措施,坚持依纪依法办案。为了防止在“两规”中出现问题,严格适用条件和审批程序。在实施“两规”过程中,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文明办案,对“两规”对象,不论问题严重程度如何,都做到不侮辱人格,不打骂体罚,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位,有了疾病及时治疗。
3.加强指导检查,强化激励机制,提高办案整体水平。市纪委定期对县区办案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帮助协调解决办案中的实际问题。对一些关系错综复杂,县区纪委查处有顾虑、有难度的疑难案件,采取下查一级的办法,由市纪委组织力量直接进行查处。我们注重把竞争激励机制引入办案工作中,建立对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信访、案件检查、案件审理、案件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机制,在每年召开市纪委全会上对先进单位进行表彰奖励,调动了各级纪检监察组织和办案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一些重点疑难案件,召开案情分析会,面对面的帮助指导,确保重点疑难问题的解决。除平时督促检查外,市纪委坚持每两年组织一次案件质量评查,每年组织一次优质案件评选和党纪政纪处分执行情况检查,建立自纠错机制,解决影响案件质量的突出问题。为了督促全市乡镇办案,防止办案简单化和处理畸轻畸重的倾向,从2004年开始,在全市推行乡镇、县级部门案件由县(区)纪委进行“协审”的制度,提高了案件质量。
四、坚持“一查二教三防范”的办案思路,瞄准漏洞,建章立制,着力推进办案治本工作
近年来,在查办案件的实践中,市纪委监察局克服单纯办案的倾向,注意总结发案教训,利用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瞄准漏洞,建章立制,加大治本力度,不断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有力地促进了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1.运用典型案例进行警示教育,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近年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将查处的典型案件向社会公开曝光,剖析腐败分子灵魂蜕变的轨迹,增强警示教育的说服力。市纪委及各县区普遍举办了以本地典型案例为主要内容的反腐倡廉成果图片展,观看展览的党员干部21万多人。市纪委利用宣布违纪人员处理决定之机,深入发案单位开展以“以案说法、以案说纪”为主题的警示教育活动,在警示教育会上,当场宣布对违纪人员的处理决定,并解释了相关违纪行为的认定和政策界定,以案说纪,以案说法,利用身边的典型案例警示身边的党员干部。先后利用市公安局、市环保局、市国土资源局等18个单位典型案例深入发案单位开展警示教育,收到了“润物无声”和“查处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
2.剖析案件发生原因,建章立制,堵塞漏洞,完善预防措施。全市实行“一案双报告制度”,要求在案件查结后,在上报调查报告的同时,提交帮助发案单位进行治本工作的报告,分析发案原因,有针对性地帮助发案单位建章立制,堵塞管理漏洞,消除腐败问题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促进治标与治本有机结合。■
(作者分别为宝鸡市纪委副书记、监察局长,宝鸡市纪委审理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