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清理“吃空饷”出“重拳
打印

 今年以来,延安市纪委、监察局高度关注民生民意,在全市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各人民团体中大力开展清理在编不在岗“吃空饷”人员工作,有效解决干部职工思想涣散、不守纪律、作风漂浮的问题,调动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领导高度重视,责任落实到位。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姚引良年初明确指示,要求各级各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要严查“吃空饷”问题,特别是领导干部家属子女“吃空饷”的现象。市纪委、监察局及时成立工作机构,明确分管领导和具体负责人,研究制定了《关于清理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在编不在岗“吃空饷”人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目标任务,夯实工作责任;积极协调组织、人事、编办、财政等部门,采取座谈讨论、专题研究、问卷调查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建议,争取支持和配合,努力形成工作合力;将《通知》下发到市直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各县区,对如何贯彻落实《通知》精神作出具体要求和布暑。各县区、各部门也成立了清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细化工作任务,强化工作措施,有力推动了清理工作的开展。

精心组织实施,措施具体得力。清理工作主要分四步进行:一是宣传发动。通过召开动员会、下发文件和在各类新闻媒体宣传报道等形式,积极营造浓厚舆论氛围,提高全市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对“吃空饷”问题的认识,确保做到人人皆知,深入人心。为方便社会监督,设立专门举报电话和举报信箱。二是自查自纠。该市对吃“空饷”对象进行明确界定,即长期请假在外做生意、居住外地和与孩子陪读的人员;停薪留职、带薪留职、自动离职、长期旷工的人员;未经单位批准离岗学习的人员;死亡后未按规定办理手续仍在领取工资的人员;因病或因事请假未按规定领取病、事假工资的人员;受处分未按规定办理工资降级或停发工资的人员;服刑未按规定开除公职仍领取工资的人员;其他形式违规领取工资的人员。三是组织核查。由纪检监察、组织、人事、财政、编办等部门单位组成督查组深入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采取定向核查、走访了解、明查暗访等形式,认真查阅编制台账、调资档案及各单位出勤表、工资福利发放名册等资料,逐一核查自查自纠上报情况和投诉举报情况。四是整改处理。经过调查摸底后,根据在编不在岗实际情况,分门别类,区别对待。如吴起县将在编不在岗情况划分为申请提前离岗、“三五人员”、外出学习培训、借调、休产假、因病离岗、因公受伤、擅自离岗和其他原因等九大类,并按照中省市有关规定,分别给予发放部分工资、停薪、辞退等处理。宝塔区对因请病事假、借调和外出学习等原因长期不上班的116名干部职工区别情况分别作出处理,12人停发工资及一切福利待遇。

严把关键环节,确保取得成效。一是严格审核督查。组织、编办、人事部门分别负责在编不在岗人员的摸底调查和编制核对工作;人事、财政负责调离、死亡等人员的工资、编制核销工作;纪委监察机关根据摸排情况,分类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并督促落实。特别对一些问题较多的单位和部门,市纪委、监察局组织专门力量进行重点监督检查,确保“吃空饷”清理行动不留死角。二是严明规定要求。明确规定各县区、各单位党政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对在自查自纠阶段主动讲清问题,积极清退虚领工资和福利,能正常回单位上班的,可从宽处理。对在规定期限内隐瞒不报、不如实报告、走过场、搞形式,被群众举报的,一经查实,依纪从严处理,并严肃追究主要负责人的责任。三是建立长效机制。在认真总结归纳清理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健全完善财政供养人员编制、经费管理的有关制度和办法,不断建立健全机构编制和人事、财政相互协调的长效制约机制,特别是加大对人员工资发放工作和日常考勤的监督管理力度,从源头上杜绝“吃空饷”问题的发生。如,宝塔区制定了干部职工请长假管理办法,按照请假的时限、原因,确定不同的审批权限,对请假期间的待遇,按照请假的时限作出明确规定。


上一条: 榆阳区: 推行便民服务制度 架起党群干群“连心桥”
下一条: 西安:多措并举贯彻执行问责制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