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洛中医医院,他创建了第一个骨科;在商洛卫校,他创建了二甲医院和省部级中专;在商洛市中心医院,他又要争创全市的医疗典范——这就是张青华,一个将自己的青春献给杏林药苑,以不懈的追求和无私的奉献,谱写了当代骨魄医魂,谱写着无悔人生的普通医生,我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商洛中心医院院长。
大作家柳青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张青华的家乡在蟒岭深山的丹凤县蔡川乡。1973年,高中毕业回村的张青华,当上了村党支部书记。三年后,丹凤县分配到三个上大学的指标,从小就想学医的张青华,毅然放弃公社党委副书记的职位,义无反顾地选报了西安医学院。从此,张青华便走上了一生从医的人生道路。
在三年的医学院学习中,张青华年年考试成绩都名列前茅,成为学院的高才生。毕业后,他放弃优越的留校工作,怀着报效家乡父老的一颗赤诚之心,回到商洛中医医院,当了一名普通医生。那时,商洛地区所有的医院,没有一家设立专门的骨科,每当张青华在医院里看到那些骨折的病人痛苦艰难的样子,心里不由得产生出一股说不出的苦楚,决心在骨科这个领域里,创出一番业绩。
从此之后,只要有空闲,张青华便一头扎进杏林骨海,啃着像砖头一般的一本本医学典籍,用了整整三年时间,自修完了大学骨伤科医学的全部课程。为了弄清骨头的生长机理、人体骨架结构等骨科知识,张青华经常从街上购买、捡拾大型动物的骨头,反反复复地打断、对接、粘合,粘接之后,又打断反复重接。经过四年的刻苦钻研,张青华终于成为骨科常见病诊断治疗与手术治理的行家里手。
“病有百变,人有千巧。”为了攻克骨科顽症骨髓炎治疗中对早期患者开窗引流术易使急性转为慢性,而晚期的死骨摘除术又容易复发等不足,张青华四处拜师求方,搜集了大量的单、验、偏方,反复试验,摸索出了中草药在治疗骨科疾病方面较之于西药无法替代的独特疗效。为了配制出廉价实用的特效药,他钻野人沟,爬戴云山、泰王山,采集中草药,就连三百多里外的牛背梁原始森林里,也留下了他采药的足迹。
为了提取草药的有效成份,三伏天他在院子里熬药,被药气熏蒸得头痛脑胀、喉咙刺痒、眼睛充血。但经过无数次的反复试验,他终于配制成了疗效显著的骨髓膏、骨折散、消刺止痛散等中成药,并迅速用于临床。这些只需外敷的中成药,不仅有效地为病人减轻了痛苦,而且还大大减轻了病人的经济负担,并使他们免受手术之苦。可是对于这些完全可以申报并拥有药品专利的药品,张青华却无私地奉献给了医院,用于服务患者。
在攻克骨髓炎这一顽症之后,张青华又先后开展了较大骨肿瘤切除术后灭活再植入术、股骨颈骨折切开复位带蒂骨瓣植入术、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及根管扩大术等骨科项目,完成疑难手术100多例,特别是自行设计的股骨头无菌坏死手术,为商洛医界赢得了极高的声誉。
年仅4岁的山阳县小女孩甜甜,右股骨骨折,父母在听任土医生的治疗之后,使孩子右下肢感染并部分坏死,当地医院决定对孩子施行髋关节离断术。这就意味着甜甜将失去站立的可能,甚至连假肢也无法使用。当看到孩子感染化脓的大腿和全身严重中毒的症状时,张青华心痛得眼睛直发酸。为了挽救这个天真烂漫的小女孩,他又一次做了大胆的抉择:启用自己配制的独特中药膏、散外敷,辅以抗生素全身支持治疗。为了救治小甜甜,在春节期间,他放弃了回家与家人团圆,在医院里为小甜甜一人值班,并买下礼物在年三十晚上,来看望小甜甜和她的父母。在张青华精心治疗和呵护下,三个月后,小甜甜终于保住了小腿的三分之一以上的肢体及功能出院了。
河南卢氏县的一名患者,走遍了洛阳、西安等地的大医院,但都没有能够查清自己腰背及双下肢疼痛多年到底患的是什么病。而当他慕名找到张青华以后,便很快被诊断为胸椎结核,必须施行手术。但做这种手术,就等于打开了“死亡之门”。因为按照传统手术,要一侧一侧地分次实施,不仅容易造成病灶清除不彻底、易复发的后果,而且病人要经受多次手术创伤的痛苦。面对病人和家属痛苦而乞求的目光,张青华毅然施行了双侧清除植骨术,辅以良好的药物抗痨治疗,彻底根治了患者的病痛。
“救死扶伤,是我的立医之本。”张青华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这么多年来,无论是当医生还是做院长,无论是晴天雨天,无论是工作时间还是休息时间,只要有病人找到他,他都会马上放下手中的事,去为患者进行治病,以实现自己对“救死扶伤”的承诺。
张青华当院长之后,针对商洛贫困山区病人多、穷病人更多的实际情况,为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他在医院全面推行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建立健全各项医疗管理制度,实行主要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从而大幅度降低药价,保证了用药质量。张青华十分注重医院的医德医风教育,经常告诫医护人员:患者卖牲口、卖粮食,甚至拿出卖房的钱来看病,如果我们多收病人一分钱,良心将何在?在对医护人员进行正面教育的同时,他还采取聘请医德医风监督员、征求患者意见等办法,不断改进医院医疗服务质量。
在商洛卫校附属医院时,他发动职工集资添置了进口的螺旋CT、彩色B超仪等60多台大中型医疗仪器,不仅使医院能开展二甲医院的各项手术、技术项目,而且能开展三级医院的47项手术技术项目,受到前来视察的国务委员彭佩云、卫生部原部长陈敏章等领导的高度赞扬。
在任商洛市中心医院院长后,张青华再次提出:“我们的患者80%是来自贫困山区的贫困户,我们不能向钱看。”并将他们三级医院的收费标准下调为二级医院的收费标准,仅此一项,每年就可让利患者360多万元。为了让病人明明白白地看病,他积极实行住院病人医药费一日清单和电脑查询制度,将医院收费全面公开。在他的领导下,商洛市中心医院三年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门诊和住院病人人次持续增加,社会、经济效益得到同步提高,社会各界和病人对医院工作的满意度达到987%。
“华佗看病不为钱,名医有术更有德。”在医德修养方面,张青华处处以身作则,洁身自重,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人大代表和一个领导干部的高尚品质。有一次,商洛供电局的一名青年因公受伤,造成脚踝关节粉碎性骨折,父母担心会留下后遗症,便给张青华封了个厚厚的红包,请张院长“多多关照”,但被张青华婉言拒绝了:“你的心意我领了,但你别让我坏了医院的名声。”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他们又赶到自己家里,软磨硬缠地非要让他收下红包不可,甚至急得要给他下跪。见此,张青华心里难受极了,忙拉住他们的手,诚恳地说:“我也为人父母,能理解你们的心情,我干的是看病的事,拿的是治病救人的工资,我能收这昧良心的钱吗?如果医生眼里只瞅着钱,就会把病人当作捞钱的筹码,就会瞄着钱而看不准病,这不成了谋财害命吗?”随后,他亲自走上手术台,迫使他们收回了红包。
在日常生活中,张青华经常会遇到“红包”现象。但张青华心里明白,那是他们有求于人,是迫不得已。如果是病人送的,说明他们对医生不放心;如果是其他人送的,说明有些人想利用他院长手中的权力,为其谋取利益。所以,张青华对自己的要求是:“当患者贴心的医生,职工放心的院长!”
身为商洛市中心医院院长的张青华,管着医院几百人、数千万的资产和每年几百万元的开支,各种基建、采购事务常年不断,一些人就经常想打他的主意,为个人捞实惠。对此,张青华始终恪守着公正廉洁、洁身自好、淡泊名利的人生格言。他采取的具体办法是:放权、公开、竞争、监督。按照业务分工,将事权、财权分解给分管领导和各科室,并成立重大采购、财务支出监督小组,由院纪委书记、党办主任等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组成监督组,对重大开支项目实行公开竞标,每年节约开支近百万元。
身为人大代表的张青华,他的确很忙,既要忙医院,忙病人,还要不断忙着向市人大献计献策。针对贫困山区经济落后、群众看病负担过重和卫生行业存在的问题,他先后向人大会议提过多份议案,呼吁给予重视与解决。
由于张青华的鞠躬尽瘁、精益求精,不仅使自己成为一名好医生,而且也使他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他先后担任了商洛市骨科学会、医院管理学会、医学教育学会的会长,全国骨伤科学会委员,并当上了省、市人大代表。但他始终不忘自己是一个医生,他一心在探索着行医之道,思索着一代代济世良医救民除瘟的精神追求。他拜谒药王庙、医圣祠,从历代苍生大医身上领悟人类生生不息、热爱生命、追求健康的精神与灵魂,进而坚定了他“既为医必行义”的行医行义、治病救人的人生追求。他无论在哪儿,都务实干事,争创一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着自己的人生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