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强化行政效能监察出实招
打印


  行政机关效能办公室,在行政效能监察中,没有党政纪处分权。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搞好效能监察?榆林市行政效能办的主要做法是:

  首先充分利用《通报》这种形式,进行“强力曝光”,做到“五个敢于”。

  一是敢于“小题较真”。对一些看似“小”的问题,如干部在岗情况和会风会纪等影响机关形象和作风的问题敢于通报批评,敢于曝光,起到警示提醒、防微杜渐的作用。近两年来,共通报曝光了70多件(次)“小问题”,使机关干部作风,特别是会风会纪问题明显好转。

  二是敢于“虎口拔牙”。即敢于对领导干部的行政效能问题进行通报批评和曝光,起到“典型教育”作用。市政府有两个部门的“一把手”,因未参加会议被通报批评后,当天就给市政府送来检查材料,其中一人说:“通报批评,虽不是处分,但却发人深省”。

  三是敢于明察暗访。市效能办成立以来,对检查中发现的机关工作人员在岗和工作情况问题,及时通报批评并利用隐形摄像机进行“隐蔽摄像,公开播放”,起到较好的警示作用,提高了机关干部文明执法执纪的自觉性。

  四是敢于“一炮双响”。在同一个《通报》中,对存在的问题通报批评,对好的通报表扬,惩恶扬善,旗帜鲜明,正反典型,教育深刻。近两年来,市效能办共通报批评60多人(次),表扬30多人(次)。今年5月,市效能办对交警支队车管所、成千个路口、210国道等主要交通要道上岗执勤的交警进行了隐蔽摄像,并将拍摄到的情况在市交警支队全体领导班子成员和部分科级以上干警中公开播放。对值勤好的交警给予通报表扬,对个别交警违规问题,要求交警支队进行自查自纠。并印发了“隐蔽摄像,公开播放”通报,在全市引起震动。

  五是敢于“公开曝光”。市效能办对检查出的行政效能问题及时公开通报批评;对“隐蔽摄像”所摄的情况,组织有关领导和当事人观看。《通报》以文件的形式下发给省直部门和有关县、区、单位,同时,在市政府大楼门厅设立行政效能《通报栏》,将《通报》字样放大,贴在《通报栏》内,还在市政府门厅电子大屏幕上滚动播放通报内容,让政府工作人员和外来办事人员都可以看到通报情况,并且在《榆林日报》、榆林电视台和市政府网站同时曝光。这样做,使行政效能问题人人皆知,无处藏身,起到较好的警示作用。

  另外,我市行政机关效能建设工作高度重视新闻媒体的报道,督察督办媒体反映我市行政效能方面的问题数十起,拓宽了行政效能监察渠道,推进了效能建设工作的深入发展。

  新闻媒体的监督是对政府监督的一个重要渠道。市政府高度重视新闻媒体反映问题的督察督办,责成市效能办专门负责此项工作。根据媒体报道时效性的特点,效能办对媒体曝光的问题做到快速调查、快速处理、快速反馈。

  新闻媒体反映的问题方方面面,且性质严重程度不同。对情节轻微的问题,效能办充分利用效能告诫、效能考评和通报等手段进行处理;对于性质严重,超出效能办处置范围的问题,效能办及时移交纪检监察等部门。

  新闻媒体公开报道问题,效能办积极督察督办,当事人所在单位解决问题的措施得力,通过三方相互协作,联手行动,切实有效地解决了问题。

  


上一条: “贿选村官”中值得注意的发展趋势
下一条: 着力抓好“ 四个变化” 不断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