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共山阳县委新的一届领导班子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在抓好经济建设和其它各项工作的同时,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纪委全会精神,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以优异的成绩赢得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干部群众的普遍好评。
他们围绕全县的工作大局,一是层层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县委主要领导每年都与各乡镇和县直各部门党委书记签订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把反腐倡廉工作与经济建设及其它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时认真落实了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五个一”制度和“一岗双责”制度,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共立案10起,处理34人,使全县上下形成了对党风廉政建设齐抓共管的局面。二是狠抓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县委常委会向全县人民作出了坚决抵制跑官要官、坚决拒收钱物、严格管理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带头遵纪守法的“四项承诺”,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干部纪律、改进干部作风的若干规定》、《关于狠刹迎亲送丧歪风的若干规定》和《关于严格控制庆典活动的通知》,共查纠超标准、挂公安牌照小汽车56辆,清理乡镇机关在当地餐馆、商店欠款10122万元,清理干部职工拖欠公款7301万元、公物17件,取消庆典活动12次。开展了艰苦奋斗教育,取消了乡镇、村接待费,拨出专款使全县30个乡镇全部建起了“廉政灶”,招待费支出减少518%。三是严查违法违纪案件。两年来,共受理群众信访举报427件(次),初核259件,立案176件,结案152件,给予党政纪处分184人,通过办案挽回经济损失120多万元。四是开展纠风专项治理。协调解决客商投诉案件11起,清退不合理收费18万元。取消了农业特产税和农业税,减轻农民负担1300余万元,查处涉农负担案件6起,处理6人。取缔非法医疗摊点34家,销毁假劣过期药品12万元。纠正教育违规收费6起,清退737万元。清理偿还农民工工资3242万元。清理违规着装收缴制服433套。取消公路不合理收费5项,撤销公路检查站4个。对农电、工商、教育、城建、环保、旅游、电信等7个部门进行了行风评议,使行业风气明显好转,群众满意率达90%以上。五是认真开展执法监察。查处干部职工违反退耕还林政策案件16起,处理28人。查处违反计划生育政策案件25起,处分30人。实施建筑工程招投标43项,查处违规工程6项。追缴收回小额信贷资金18万元,处理11人。开展安全生产监督检查11次,处理隐患369处,建立了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任期安全生产事故责任档案,实施责任追究立案7起,处理17人。六是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力度。全面实行了政务公开,巩固完善了村务、厂务、校务公开。全县30个乡镇纳入集中核算单位302个,323个行政村中有301个村实行了“村账乡管”,查处“小金库”21个。实行廉政鉴定224人,考察预告224人,任前公示206人,“票决”任用干部29人。对36名领导干部进行了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七是着力构建党员干部警示训诫防线。制定了党员干部警示训诫三项制度,警示提醒19人,诫勉督导12人,责令纠错17人,涉及科级干部29人。八是强化宣传教育,建立了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联席会议制度,举办了由16个代表队参加的两个《条例》知识竞赛和文艺晚会,组队参加了市上两个《条例》知识竞赛,并获得了二等奖,所演出的《暗访》节目被省党风廉政建设文艺晚会调演。利用正反典型开展示范教育和警示教育,评选廉勤兼优领导干部10人。在县广播电台开设的“廉政之声”节目播出42期,在县有线电视台开设的“廉政之窗”节目播放8期,拍摄专题片3部,编发《纪检监察通报》46期,在市以上新闻媒体刊发稿件83篇,为反腐倡廉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九是进一步加强了队伍建设。结合机构改革成立了14个县直纪委和24个纪检组(监察室),将县纪委、监察局内设科室由6个调整为8个。聘请“两员”27人,对每个“两员”提供的案件线索、调研材料和合理化建议都一一进行了采纳。
几多耕耘,几多收获,几多赞誉。2003年,山阳县被省、市纪委确定为警示训诫试点单位,被省纪委、监察厅表彰为信访创“双先”工作先进集体,被市纪委、监察局表彰为纪检监察工作先进集体。2004年,山阳县又被商洛市纪委、监察局评为纪检监察查办案件工作先进集体和构建警示训诫工作先进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