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1991年任长,一干13年,使一个濒临倒闭的企业起死回生,走向辉煌。
他今年60岁,已到了退休年龄,但上级让他继续执掌厂长的“帅印”。
他一身正气,勇于开拓,被干部职工誉为信得过的“铁厂长”。
他就是荣获2004年陕西省十佳“廉勤兼优领导干部”荣誉称号的郭恒中。
(一)
陕西压延设备厂是一家为钢铁和有色金属企业提供重型精密轧制成套设备的大型企业,也曾有过辉煌。1989年到1991年,逐步跌入低谷,年产值仅4600万元,累计亏损达到3600万元。特别是管理混乱,盗铜窃电、打架斗殴、寻衅滋事、无故旷工“四大歪风”屡禁不止,仅1989年,全厂发生盗窃案件112起,涉案人员132人,24人被判刑。企业濒临倒闭的绝境。郭恒中临危受命,肩负厂长的重任。
陕西压延设备厂怎样走出低谷?郭恒中第一板斧砍的是“四大歪风”。个别人因触及了自身的不正当利益,大为恼火,对郭恒中肆无忌惮地围攻、辱骂和撕打,有人拿着匕首、斧头闯进郭恒中的办公室和家里,拉开玩命的架势威胁道:你敢处理我,我就要你的老命!郭恒中义正词严地说:“怕死,我就不当厂长!”面对生与死的考验,他和主管人事的赵厂长买了人身伤害保险,做好了流血牺牲的准备。在正义和邪恶的较量中,全厂先后处理了1092人次,其中开除52人,移交司法机关28人。干部职工感慨地说:跟着郭厂长干事业,企业就有振兴的希望!
随着厂风的逐步好转,郭恒中和一班人逐步完善管理制度,实施正确的经营决策,加大市场开拓力度,企业一年一个新台阶,经过三年顽强拼搏,从根本上实现了扭亏为盈的目标,到1995年,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亿元,实现利税1577.21万元,人均年收入6428元,从亏损大户一跃成为全省利税大户。为了推广先进经验,省政府在陕西压延设备厂召开扭亏增盈现场会,向全省提出了“远学邯钢,近学陕压”的口号,一时间前来学习取经的人络绎不绝。
为保持企业良好的发展势头,针对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干部能上不能下、职工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弊端,郭恒中和一班人按照每年精减机构5%、压缩中层干部5%、压缩非生产人员5%的比例全面推进改革。有人劝他:“老郭呀,你改革不要动真的,免得惹祸遭骂挨黑砖!”郭恒中有个怪脾气,只要认准的事,就硬着头皮干到底。在他的强力推动下,截至现在,陕西压延设备厂原79个机构压缩到31个,252名中层干部压缩到71名,1600名非生产人员压缩到600名。同时又大力实行岗位技能工资制、拉大分配档次的改革,分配政策向一线职工、技术人员、管理骨干倾斜,最明显的是去年普通职工最低年收入7500元,最高年收入35万元。“上岗凭竞争,收入靠贡献”的激励机制,使“要我干”变为“我要干”,到“抢着干”极大地调动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
(二)
在企业生产经营形势日趋好转的情况下,1993年北京首钢向全国招聘技术专家,住房、工资、户口等方面都有很好的待遇,郭恒中在爱人的动员下,他们俩同时参加应聘考试,最后都被录用。他和妻子都是北京人,能一起从远离西安近一百公里的乡村小镇回到首都北京工作,是求之不得的一件好事,再说,他也真想放下厂长这副沉重的担子,在首钢轻轻松松干几年,退休后叶落归根,留北京安度晚年。有些干部职工听说后,握着他的手说:“郭厂长,你走了,留下我们怎么办?”还有一些老职工流着泪劝说:“老郭,你一走,真担心陕压厂不几年就垮了,我们真舍不得你走,你最好留下再干几年!”他把个人利益同职工利益掂了又掂,毅然做出了留下来继续与职工同心协力、艰苦奋斗的重要抉择。
郭恒中留下来了,妻子回了北京,孩子在外地工作,五十多岁的他,却过起了单身汉的生活,厂里的事忙得他团团转,下了班,买菜做饭洗衣服,大大小小的家务还得自己干。他有时工作太忙,下了班来不及做饭,就把西红柿、辣椒、大葱调些作料,吃生菜,他还风趣地说“我爱吃西餐”。干部职工和上级领导担心这样长期下去把他的身体搞垮了,多次劝他在厂招待所吃饭,按标准交伙食费就行了,但他婉言谢绝,仍是自己吃饭自己做,直到妻子退休后回到他的身边,才结束了六年锅碗瓢盆交响曲的单身汉生活。
郭恒中在生活上不搞特殊化,而把全体职工的利益始终摆在最高位置。在厂里资金并不宽裕的情况下,他和一班人大手笔地投资几千万元为职工建起了十八栋家属楼;投资三百万元,同五所高等院校在厂里联办大专、本科、研究生班,为年轻职工求知成材创造了条件;投资2100万元为专业技术人员在西安购买了住宅楼,办理了西安市户口,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近年来,企业陆续为技术骨干、国内外专家办公室和幼儿园安了空调,但办公楼和他的办公室至今没有安空调。有人劝他说,厂里一年纯利润二三千万元,给办公室安空调,花不了几个钱,再不要过“苦行僧”的生活了。他却算了一笔账,自己安空调,副厂长安不安?中层领导安不安?这得花多少钱?如果硬要安空调,自己确实凉爽了,但和生产一线职工的感情距离拉大了,事情虽小,容易伤人心,这事目前坚决不能做。他的态度是“等厂里的经济确实富裕了,全厂具备了统一安空调的条件,再给我安空调,我才感到心安理得。”
郭恒中常说:“一个国营大厂的厂长,手握重权,决策正确,是企业的福,决策失误,是企业的灾难。”为了慎重用权,避免个人说了算,容易造成决策失误、滋生腐败现象,在企业进行重大经营决策、重要技术改造和基本建设、大宗设备采购等大额资金运用中,他始终坚持一律上厂长办公会研究决定,然后让班子其他成员和业务部门按制度规范运作,充分提高大额资金运用的有效性。去年上半年,厂领导班子研究决定在济南第二机床厂订购一台大型数控设备,为了预防出现纰漏和闪失,他带领二名副厂长和总会计师一起去洽谈业务,经过反复谈判,将当初1900万元的报价,压到1319万元的订价。某省重型机器厂也急需这样一台设备,在郭恒中提货时,他们主动找人同郭恒中协商,愿出1780万元购买这套设备,被郭恒中一口拒绝。仅这一项为企业节约资金461万元。
(三)
人常说,存在决定意识,环境改造人。郭恒中从参加工作时起,就在条件艰苦的基层车间干了十多年,他深深懂得企业挣来的每一分钱,都是职工用血汗换来的,所以在花钱的时候,能省一角省一角,能抠一分是一分。厂里每年要接待国内外的重要客户及上级领导,他制定统一招待标准,一桌饭不能超过270元,其中包括6元的猴王烟、15元的太白酒。有人说:“老郭,你这么大的企业,请人花这么点钱,太寒酸啦!”不管别人怎么说,这项制度一直坚持不变。他当厂长13年,没有配专车,办公室用的还是建厂初期的桌椅。一个后勤单位的领导见郭恒中办公坐的是要淘汰的木椅,和他的身份不相称,送来一把老板椅,他没吭声,随即让人把老板椅送到外国专家办公室。
近几年来,个别党的高级领导干部经不起权力、金钱,美色诱惑,由人民的公仆蜕变成人民的罪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没有管好身边的人,让他们把自己拉下了水。为了吸取这方面的教训,郭恒中十分注意管好自己身边的人,没有配专职秘书和专职司机,而且明确规定,在厂部工作的人员一律不予提拔,想提拔,就到一线去干,是兵是将,让群众推荐。对身边工作人员严格管理,几乎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1999年,厂办一名干部因经济违纪问题,审计监察部门刚开始调查,有人找他说情:“该同志为厂里做了很多贡献,又在你身边工作多年,于情于理,都应该放他一马。”但郭恒中有个原则:“钢刀不能卷刃,腿肚子不能转筋,有问题就得查,谁说情也不行。”办案人员按他的要求,一鼓作气,查清了此案,追回7000元违纪资金,给违纪者作了党政纪处理,而且工资连降三级。
众雁飞行头雁领。陕西压延设备厂在郭恒中的带领下,从濒临倒闭的境地艰难地走出低谷,迈向辉煌,到2003年,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4亿元,生产盈利4226万元,实现利润800万元,人均年收入14639元,现在已经成为能为国民经济提供重大装备的高新技术企业。这些业绩无不凝结着郭恒中的汗水和心血,折射出一个“铁厂长”献身企业的精神风貌。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郭恒中人老不服老,带领陕西压延设备厂正在向新的高峰攀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