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高允历任世祖、恭宗、高宗、显祖、高祖五位帝王的大臣,享年98岁,在世时声名显赫,位高权重,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从不恃权自重,丝毫没有骄纵的表现,倒是能洁身自好,为人正直,为官清廉公正,非常受人尊重。
高允常对人说:“我在中书任职时从未冤枉过好人,处理一切事情都不徇私情。”
高祖年间,因诉讼案件积压过多,开始让中书省以经义决狱(即引用《春秋》等经典的话来作为判处案情的根据,这在当时有极大的随意性)。但高允严格按照律令评判定案。三十年中,朝内朝外的人都称赞他判案公允准确,处置得当。
高允判案时非常谨慎,他深知诉讼要案人命关天,责任重大,不能随意行事。他经常叹息说:“古代贤良经世虽久,执法虽严,仍难免疏漏,更何况我们这些平常人呢?哪能没有过错。所以就应该特别地谨慎小心。”因此,他时时反省自察,惟恐有失误。
一日,高祖命人护送高允,当日大)满地,行路需要格外小心。走到半路,一只狗突然蹿出,高允没有防备,就摔倒在地。因为朝中都知道高允德高望重,最为圣上宠信和敬重,所以搀扶的人惊恐万状,以为此次必受重罚。高允非常大度宽和,不但不加责备,反而好言劝慰,把此事隐瞒不报,使护送他的人感激涕零。
有一次,高允应诏去西郊,高祖派人用自己的马车接他。不料途中驾马受惊,突然狂奔不止,车子掀翻在地,高允被摔出车外,脸上多处带伤。听到高允车翻人伤的消息,高祖与太后急忙派遣太医前去治疗,探望慰问。车祸发生后,车夫万分恐惧,知道闯出大祸,认为自己将会受到极重的处罚。高允却告诉高祖及太后,说自己安然无恙,请求宽免车夫,并说不是车夫的过错,不要治他的罪。
当初,显祖平定青、齐一带,为了保证当地的治安,保证不再发生叛乱,就将当地的名门大族迁徙到异地。迁徙是非常艰苦的,这些人历尽艰辛才到达异地,大多饥寒交迫,处境艰难。被迁徙的人中,有很多与高允有亲戚关系,他没有为他们求情,只是秉公办事。为了表示自己的心意,他徒步上门拜访,慷慨大方,竭尽自己的家产财物周济帮助这些亲戚,慰问照顾,非常周到热情,使得许多人都感念他的仁慈宽厚。他还唯才是举,从被平定的青、齐一带!拔有才能的人,亲自上表推荐,择优录取。当时有人提出不同的意见,说这些人刚刚归附,人心难测,不宜与一般的人等同使用。高允坚持说:“任人应唯才是举,不该压抑人才,敌人尚且可以被感化归顺,何况是自己的人呢?”
高允待人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他十分好学,昼夜手不释卷,遍览群书,知识也非常渊博。他一生清贫自守,到老也没什么钱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