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得清贫好做官
打印

  “清贫”,在辞书里除了“贫寒”之解,尚有“贫苦而有志节”之释。革命先躯方志敏,在敌人的监狱里曾写了一篇醒世警人的著名文章《清贫》。文章说:“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字里行间,充分表现出一个共产党员的浩然正气。也是我们今天重塑政府和政府官员形象的最高精神境界和行为准则。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曾国藩在他的《曾文正公全集》中反复强调了“俭开富源,奢起贫兆”、“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奢靡之始,危亡之渐”、“始作骄奢本,终为祸乱根”、“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样一些极富哲理的名言。我们不妨借用曾公的话,从思想深处搞清楚“当官从政的重大价值在哪里?”只有切实把好这个“为人、做官、处世”的“总开关”,才能抓住塑造政府官员好形象的“牛鼻子”。

  “人民公仆”,不是堂皇的招牌,不是精美的包装,不是华丽的口号。对于共产党人和党所领导下的各级政府与政府官员来说,它所意味的,是对人民群众的沉重的使命感、责任感。面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的侵蚀和影响,崇尚清贫,是共产党人的“正气歌”,是严于律己,清正廉洁,是大力倡扬为人做官的浩然正气。只有清贫为官,清廉从政,才能像孔繁森同志那样,始终牢记“咱是党的人”、“咱是公家人”、“在感情的天平上,只能把砝码放到人民一边”。也就能像李润五那样:“我不是什么官,我是来给老百姓解决问题的。我活一天就要给老百姓干一天事。”

  耐得住生活的清贫则精神不清贫。沈阳市原市长武迪生,不仅是一位心忧百姓的好市长,而且是个一贫如洗的穷市长,家住在极为普通的居民楼里。可是,武迪生耐住了这些生活上的清贫,他并不以此觉得自己“掉价”,相反他倒觉得活得很踏实很充实。他以自己的高风亮节在沈阳人民心目中树起了一座丰碑。沈阳人民热爱他、颂扬他、怀念他,不是他那显赫的官阶地位和市长大权,而是他那高尚的品德,清贫的人生和官风。

  市场经济大潮巨浪滚滚,为官从政者中的有些人沿袭“升官发财”,“千里坐官,只为吃穿”的封建遗毒,不安清贫,追求奢靡,认为“当官发财”是天经地义的事。福建省政和县原县委书记丁仰宁曾直言不讳地说:“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最后把自己“发”进了监狱。

  历代清廉斯人明镜照千秋,当今清贫为官典型风范长存世。为官从政者要向古今耐得住清贫的典范学习,确立人格,自树形象,耻取不义之财,莫求亡德之富,明明白白做人,勤勤恳恳做事,清清贫贫做官,时时处处昭示人民公仆天下为公、两袖清风的高尚情怀。

  君勿置疑,耐得清贫好做官,也能做好官。

  


上一条: 实践“三个代表”必须走近群众
下一条: 领导干部律己要勇于动真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