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项目无标底招标
打印

  自《招标投标法》颁布实施以来,较好地遏制了权钱交易问题的发生,起到了建设领域反腐败源头治理的积极作用。但目前招投标普遍实行的设立标底与专家评分相结合的评定标办法,在不够成熟的建设市场中运作,依然存在着人为因素干扰及权钱交易所导致的不正当竞争,同时诱发着新的腐败形式。因此,亟待在深化改革中不断创新完善。

  一、设有标底的评定标办法,极易导致不正当竞争,诱发权钱交易

  标底,是实现“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进行评定标的标准和依据,也是招投标工作的核心。但设有标底的招投标是在建筑市场发育不成熟、企业及中介组织自我约束机制不健全、某些招投标人员职业道德素质较低的环境下运行,标底很容易成为某些投标人“猎取”的目标和某些招标人员权钱交易的筹码,结果使“标底”在公开招标中的作用发生了质的变异。主要表现为,一是知情人泄露标底,为投标人提供投机夺标的可乘之机,使公开招标失去了公正和公平,标底则成了不正当竞争的“祸根”。二是编制与审标人员反靠投标书,使标底失去了科学评标、定标的“准星”作用,标底则成了虚假招标的“庇护伞”。三是评标的专家评委会被收买,不能公正评分而使评标失准,造成优劣倒置,标底与评分则成了滋生腐败的“诱饵”。

  这些围绕标底与评委打分所诱发人为因素影响招投标结果的问题,成为导致不正当竞争甚至搞假招标的主要原因。尽管目前的这种有标底招标都是在公开的场所、公开的条件下进行的,但某些招投标人员相互串通“暗渡陈仓”、“红包”夺标的手段大都带有极大的隐蔽性,且“游离”于监督之外,使得监督部门难以实施各类有效的监督,违规行为很易得逞,直接影响着公开招投标的质量和信誉。工程造价“水分”高的问题也十分突出,据对西部某些省市有工程腐败问题的情况了解发现,虽然经过公开形式的招标,但投标人以“红包”夺标产生的活动费用一般要占工程造价的5—10%,而工程造价被高估、冒算的“水分”一般最低也在5—10%,有的甚至高达30—50%。河南省某基层检察院对近年来查处的发生在建筑工程领域的重大受贿案件的调查结果表明,85%的案件发生在工程的招投标阶段。这些情况提醒大家,目前设有标底的评定标办法,存在着不可低估且难以避免的弊端:①难以避免围绕标底数所引发的不正当竞争;②必然使投标人将“红包”夺标的费用列入工程总造价,不但会提高工程总造价,而且会诱发腐败行为;③难以根除过去类似“首长拍板工程”存在的“黑洞”,难以保证工程质量。因此,现行设有标底与专家评委打分的评定标办法,亟待创新完善;推行无标底合理低价中标的招投标办法,势在必行。

  二、实行无标底招标,是建设工程招投标源头治理的有效途径

  所谓无标底合理底价中标的招投标办法,即在执行国家《招标投标法》的前提下,采用符合性评审与比价淘汰相结合评标来选定中标人。主要包括以下要素:一是建设项目的每个标段必须选择7个以上具备资质高、资信好、业绩优、实力强的企业参加投标;二是对技术标及施工组织方案不打分,通过符合性评审,评出合格与不合格,不合格者被淘汰;三是对商务标充分利用投标人的报价,按照科学的规律,利用比价淘汰,选出合理低报价的投标人为中标人。此办法取消了标底与专家评委打分,从而消除了人为因素可能干预的条件,把中标的决定权定位在各投标企业的实力竞争上,实现了在公开平台上的公平竞争。但是,要确保无标底合理低价中标的招投标取得预期的效果,抓好关键环节的工作至关重要。

  首先,要认真编制好招标文件,为选择施工队伍提出严格的定位标准。建设工程招投标文件是向社会“招聘”合格投标人的法律“文告”。所以,招标单位必须在公开刊登的《招标公告》中明示投标企业应具备的条件,并提出更为明确具体的标准,使施工企业能够量力报名投标。

  其二,要严格考察投标企业的资质状况,确保实力强、信誉度高的施工企业入围投标。对施工投标企业的考察,是审查投标企业资质与实力是否相符的重要环节。因此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资质初审必须严格。要按照招标文件中对投标人的具体要求,严格审查,谨防利用假证件或挂靠投标等投机行为。二是实地考察必须认真。对初审合格的投标单位的企业信誉、设备配置、管理水平及施工的业绩等必须考察到投标的项目部;并要认真调查到已交付使用工程的用户,了解施工企业的维修服务与承诺兑现的实际情况。三是考察反馈必须真实。考察组应由相关部门与纪检监察部门的人员共同组成,人员不得少于5人;按项目要求及考察内容如实填写《实地考察项目情况登记表》;并对考察人员提出廉洁自律的要求,确保考察结果公正与真实。四是选定入围投标企业必须民主。要经招标领导小组集体研究,按照考察结果,依据招标条件,认真进行筛选。

  其三,采用无标底“即开型”的办法评标,确保投标企业在公正平台上的公平竞争。制定并采用科学的评标办法是无标底招标工作的核心内容。无标底评标在开标的同一时间,由各投标人当场向招标主持人递交密封的投标书,并与监标人员共同验收合格后当场启封参加评标。第一步,由专家评委对投标文件中技术标涉及的工程质量、工程保修等承诺是否满足招标文件实质性要求,以及是否对其他要求的条件作出响应等进行符合性评审。凡有不符合招标文件要求的,取消其进入投标报价的评审资格。第二步,采用比价淘汰的办法评审商务标,比价的对象是投标人的预算价和投标报价。首先,淘汰高预算报价。即将通过符合性评审合格的各投标人的预算报价与本项目经批准的初步设计概算价格相比,超过者被淘汰出局。然后,将未被淘汰出局的各投标人的预算价相加平均后下浮8%(一、二类工程)的价格,作为投标报价的最高限价,以此衡量投标人的投标报价,凡高于最高限价者被淘汰出局;再后,淘汰不合理低投标报价。即将未出局的各投标报价相加平均后下浮8%(一、二类工程)的价格作为最低限价,以此衡量未出局的各投标报价,凡低于最低限价者被淘汰出局。

  最后,确定中标人。在经三次淘汰未出局的各投标报价中,选择报价最低的投标人确定为中标人,其投标价作为该建设工程项目的中标价。无标底评标办法,使投标单位能够充分展示自己企业的真实水平投入竞标,真正为招投标构建了一个坚实而公正的竞争平台。最后,选好监理队伍,确保各项强制性标准的执行。招标单位在选定施工企业后,还必须通过招标途径选择资质合法、职业道德好、技术力量强、守法诚信、公正科学以及与施工企业无利益关系的监理单位实施监理。签订《监理合同书》,确保严格履行监理程序,依法执行工程建设各种强制性标准,杜绝施工中偷工减料行为,并强化每个程序的监理和验收工作。

  三、实行无标底招标在预防工程腐败方面的积极作用

  1.遏制了滋生腐败行为的条件,达到了事前防范、源头治理的目的。实行无标底招标,淡化了招标主体的主导作用,消除了对招标人依赖的媒介,切断了权钱交易的途径,堵塞了“暗箱操作”与“红包”夺标的渠道;技术标取消专家评分,消除了权力倾斜;商务标成为投标企业讲管理、比设备、竞实力的公平竞争,真正体现了在公正平台上公平竞争的“阳光工程”。由此,最大程度上排除了人为因素的干扰,使过去经常发生的找关系、打招呼、批条子要求给予“关照”的现象随之锐减,同时也使领导和参与招标投标的同志彻底摆脱说情风的困扰。

  2.净化了招投标环境,有利于降低建设工程的造价。实行无标底招标,摆正了招标与投标两个主体之间正常的法律关系,使投标企业请客、送礼、拉关系等公关费用的投入明显减少,对净化建设市场的招投标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也必将杜绝投标企业将“腐败成本”纳入工程成本的行为,促使他们集中精力、实事求是地按设计要求编制投标方案及合理的工程报价,避免发生“红包”夺标后又以各种理由和手段抬高工程造价的现象。

  3.维护了招投标双方企业的利益,避免相互串标行为的发生。实行无标底招标后,投标书成为各投标人的“商业”机密,涉及到自身投标的利害,因此就会避免发生投标人间串通投标的违规行为,也就维护了招投标双方企业的根本利益

  


上一条: 招标需要这样的资料库
下一条: 民主监督是强化执政党执政能力的有效方式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