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袖风范耀千秋
打印

  编者按: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提出的“群众利益无小事”这一重要论断,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维护和发展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指针。

    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但是有人把群众利益视为“小事”,漠不关心,熟视无睹,甚至有人以权谋私,严重侵犯群众利益,忘记了人民群众是我们生命的根。

    今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诞辰110周年纪念日。为了缅怀伟大领袖毛泽东的丰功伟绩,我们采撷了几个他在延安时期的“小故事”,从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中,折射出一代伟人与普通群众之间质朴纯真的情谊。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从普通劳动者走出来的毛泽东最了解广大人民群众的欢乐和忧愁,幸福和悲哀。

    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如果都能像毛主席那样,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真心实意而不是虚情假意、全心全意而不是三心二意地帮助人民群众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那么,就一定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满意、拥护和高兴。只有这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不至于成为一句空话。

小砭沟有了娃娃的哭声

  距延安城西北方向约八华里处有条小山沟,名叫小砭沟。沟里住着十多户农民。不知是什么原因,村里的人口始终兴旺不起来,不少妇女不生小孩,就是怀孕了,也容易流产或早产,胎儿成活率很低。于是有人认为这里的风水不好,便搬到其他地方去住。村里的群众只能求靠神灵的保佑,希望菩萨显灵,能赐给儿女。

  1939年的一天,毛泽东去枣园途中路经沟口,见两个上了年岁的老人一边抽烟,一边唉声叹气。他走上前去打招呼,询问后才得知他们是为小砭沟的婆姨不生娃而发愁。

  从枣园回到杨家岭后,毛泽东立即给时任中共延安市委书记的张汉武打电话:火速赶来,有要事相商。张汉武急急忙忙赶到了杨家岭毛主席的办公室。毛主席开门见山地问张汉武:“小砭沟的妇女不生小孩,这个情况你知道吗?”

  “好像听说有这么回事。”张汉武回答。

  “你调查过是什么原因吗?”

  “没有,公务太忙……”

  毛泽东的神情变得严肃起来,但仍然用平和的口气说:“汉武同志,生儿育女是关系到群众传宗接代的大事,你作为延安市人民的父母官,能说这事同你没有关系吗?我们共产党人最大的公务就是解除人民群众的疾苦,全心全意地为群众谋利益。否则,要我们这些共产党员有什么用呢!”

  “我的工作没做好,让主席操心了。”张汉武赶忙检讨。

  “现在不是要去追究谁的责任,而是要尽快采取措施,解决这个问题。”毛泽东打断他的话说。

  张汉武立即表态,回去后马上组织有关人员去实地勘察,找出原因,迅速解决。

  临走时,毛泽东握着张汉武的手,一再叮咛:“要快,措施要尽快落实,不能让群众再去求神仙保佑了。”

  张汉武回到市委,立即抽调有关人员组成一个医疗卫生普查组,进驻小砭沟。毛泽东又直接给中央医院院长傅连璋打电话,要他派出最好的医生和化验员去配合普查组的工作。

  经实地勘察,除群众的卫生习惯需要改进外,主要问题出在饮用水上。村民饮用的泉水里边含有一种有毒的元素,长期饮用这种水,就会导致妇女不易怀孕,就是怀孕后,胎儿的发育也会受到影响,不是早产就是畸形。原因找到了,政府采取相应的治水措施,消除毒害,同时也诊治已发现的疾病,动员各家各户管好家禽,家家建起厕所 ,经常拆洗被褥,清扫院落,订立卫生公约,人人养成讲究卫生的好习惯。结果使村容户貌焕然一新。

  一年之后,小砭沟就传出了娃娃的哭声。

从残废医院”到“教导院”

  1938年农历正月十五刚过,一位参谋急匆匆地跑到河防司令员何长工的办公室报告说:“延长、延川、宜川等县‘残废医院’有二百多名伤病员要求去延安找毛主席‘请愿’,现在已经在延长集合了。他们先派了几位代表要求见你。”

  何长工一听,大吃一惊。

  “残废医院”是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以后成立的,主要收容的对象是长征中和抗战初期的一批伤病员,其中有些人负过重伤成了残废,不能重返部队,就留在医院里休养。本来这个工作是卫生部门的事,由于当时这些医院分布在各个县,距离延安远,就临时委托驻扎在延长县的河防司令部司令员何长工负责。他听说几百人要去延安“请愿”,心里又急又火。但是,何长工还是热情地接待了伤员代表,并详细询问了他们有些什么委屈、意见和困难。

  代表们七嘴八舌,满腹牢骚。有的说:这里的医疗条件太差,缺医少药,被服单薄。有的说:这里有些医护人员作风简单,态度生硬,对伤病员关心不够。有的还提出:不习惯北方生活,要求回南方老家去,等等。

  何长工心平气和地说:“你们的意见很对,都怪我们工作没做好。你们先住下,有问题一个一个解决,解决不了的,再找毛主席好不好?”代表们表示同意。

  何长工心想:内部发生“请愿”的事可能是头一回,应该向毛主席汇报。于是,他又打电话向毛主席介绍了一下情况。毛泽东问:“你发火批评人家了没有?”何长工赶忙回答:“没有批评他们。我作了自我批评,是我们工作没做好。”

  毛泽东这才放心地说:“没批评他们就好。这些同志大部分是长征过来的,对革命有功,现在残废了,没有伸手向党要什么,就是要求我们改进工作,要求回老家去,这是些多好的同志啊!”停了一下又继续说:“长工,这件事情我们没搞好呀。我有责任。我们确实有官僚主义。请你转告伤病员同志们,就说毛泽东的窑洞已经腾出来了,欢迎他们到延安来,整整我们的官僚主义。……”

  何长工心情十分激动,放下电话就跑到延长师范学校向伤病员同志们转告了毛主席的话。大家一听,都愣住了。谁也没想到毛主席竟是这样虚怀若谷,这样能听得进群众的批评。一个中年伤员哽咽着说:“长工同志,请你转告毛主席,我们不去延安了。”

  几天以后,毛泽东直接通知何长工来延安汇报“残废医院”情况。

  毛泽东见面后第一句话就说:“首先改变‘残废医院’这个名称!这个名称对伤员的人格不尊重,听起来叫人反感。我和富春同志商量了一下,准备把‘残废医院’改为“荣誉军人教导院’,你就当总院院长,再给你派个政委和卫生科长,另派人去河防司令部工作。”他停了一下又说:“这个工作很重要,搞不好会影响前方部队的士气。现在一时没有更合适的人了,你就先去工作吧。”

  何长工说:“主席放心,我去。”

  何长工回到延长后,迅速搞了个建院方案,直接呈送毛主席审阅。主席看后,很快回了一信,信上说:

长工同志:

   你提的办法,原则上我完全同意,请会同王群同志切实办一办,一定要力改过去错误方针,积极地当作训练干部去办好。名称拟改为教导院,废止称残废医院……

                         毛泽东

                        二月二十五日

  新娘子坐上了“大花轿”

  1939年,毛主席住在杨家岭。村里有个叫杨志孝的小伙子,由于家里穷,快30岁了还娶不上个媳妇。党中央和毛主席来延安后,帮助农民发展生产,他家的生活才渐渐地好起来。后来,经别人撮合,杨志孝的媳妇总算说定了,但是要娶进门还有一些困难。

  毛主席知道后,就将自己的几十元稿费交给杨志孝。新年前夕,杨志孝高高兴兴准备成亲时,谁知新娘子因没有花轿坐耍起脾气,不穿新衣,不过门,这下可把杨志孝急坏了。有人把这件事反映给了毛主席。毛主席开始想办法,他让身边的同志把办公厅的办公方桌抬出来,四条腿朝天,腿上绑着椽子,四周用红布一围,一个漂亮的“花轿”就做成了。新娘子坐上了花轿,高高兴兴地被迎进了门。杨志孝逢人就说:“我的父母在世也办不了这么红火。是毛主席的关心,我才过上了好日子!”

向被错整的同志赔礼道歉

  1942 年,毛主席发动领导了延安整风运动。在这场运动中有一个插曲——抢救失足者运动。由于当时主要负责人康生怀着不可告人的目的,搞逼供信,伤害了许多同志。尽管抢救运动时间不长,党中央、毛主席就及时予以纠正,并为被错整的同志恢复了名誉,但蒙冤受屈的人仍不能放下包袱,轻装工作。

  1945年春节,毛主席在枣园接见军委通讯局拜年的同志时,又一次谈到这件事,并向同志们鞠躬道歉。

  毛主席说,你们当中有不少同志在运动中受了委屈,一些同志被错戴了“帽子”,大家是不是有些怨气?毛主席用亲切和蔼的目光环视了一周,似乎从同志们的面孔上觉察到了一种精神疑虑。毛主席又接着说:“抢救运动”是把敌人的力量估计过大,把自己的力量估计小了,搞得草木皆兵,‘特务’如麻,伤害了很多好同志。好在这是一场夜间演习,用的不是真枪实弹,用的是石灰包。夜间看不清楚,一时分不清敌我,打在身上留下几个石灰包印。天亮一看,原来打的是自己人,打错了。这时候,把石灰印拍掉,给你敬个礼,赔个不是:‘同志,我打错了你!’”主席顿了顿,语气沉重地说:“这个错误的责任不在哪个单位领导,责任要由中央来负,主要由我来负,因为我是发号施令的。同志们,我这里给那些受了委屈的同志行个脱帽礼,向大家赔礼道歉了!”

  毛主席说到这里,摘下帽子,恭恭敬敬地行了一个鞠躬礼。一时,大家都怔住了,不知怎么办才好。那些在“抢救运动”中受到打击和冤枉的同志,一个个热泪夺眶而出。

  毛主席抬起身,又风趣地说:“现在我把帽子拿下来了,赔一个不是,敬一个礼,那么,受委屈的同志,你怎么办呢?你应该还一个礼吧!你不还礼,我的帽子只好老拿在手里。”

  看到毛主席如此诚挚的态度,受委屈的同志还能再说什么呢?一个个绽开了欢乐的笑容。大家不约而同地说:“请主席复帽!”

  看到大家轻松的情绪,毛主席复帽后,又语调沉重地说:“我们在整风审干中,得到了两条经验,一条经验就是取得了成绩,另一条经验就是犯了错误。我们党有一条原则,叫做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一切从实际出发,凡是做对了的,就要坚持;凡是做错了的,就要改正。对所有错戴帽子的同志,都要向他们承认错误,赔一个不是,这是我们的进步,是我们全党的一个进步。中国革命要胜利,就要采取这种态度……”毛主席的话像重锤敲击响鼓,震动着每个人的心弦。

  毛主席讲的这番话,犹如春风拂面,驱散了积压在人们胸中的闷气,温暖了一颗颗处于忧郁、疑怨、彷徨中的心。

鸡 瘟

  1943年春天,毛主席来到西区了解群众春耕生产情况。区长把生产情况和劳力安排汇报以后,毛主席又问工作上有什么困难,群众有什么要求。

  有群众说,最近老乡们的鸡死得很多。毛主席忙问:“是鸡瘟吗?”区长满不在乎地说,鸡瘟是常有的事,死几只鸡不算啥。毛主席一听,很严肃地说:“不对呀!同志。群众的困难,群众的情绪,这是我们应该时刻注意的。鸡,是农村妇女有权支配的家庭收入,她们扯布,买针线,没有别的来路钱,就靠喂鸡、下蛋。我算算,一个鸡蛋两分钱,100个就是两块钱。喂只鸡从小到大不容易呀,能说死几只鸡不算啥吗?”接着主席又详细询问,附近死了多少鸡,最多的户死了几只?最后毛主席一再叮咛:“鸡瘟的事,你们可以找卫生所想办法。”

   毛主席走后不到两个小时,卫生所就派医生赶到西区,帮助群众防治鸡瘟。

“把我那份牛奶给娃娃喝”

  1942年,在延安中央机关工作的黎侠生下了一个女孩取名黎力。由于当时前线战事紧张,加之国民党的经济封锁,延安生活十分艰苦。小黎力由于缺乏营养,经常生病,在她七八个月时又得了肺炎和肠胃炎。一天饭后,黎侠出门散步,恰好碰见了正在散步的毛主席。毛主席问黎侠:“娃娃怎么不见了?”黎侠说:“生病了。”毛主席说:“小孩有奶吃吗?” 黎侠说:“从生下孩子我就没有奶。”毛主席说:“我那份牛奶给娃娃拿去吧!”黎侠说:“那怎么行呢,你日夜为国家操劳,就这么点营养,她一个小孩算得了什么。”毛主席说:“革命就靠下一代,没有下一代怎么行呢?”

  当时,中央办公厅喂了一头奶牛,是专门用来照顾中央领导同志的,每天挤一点奶给中央领导同志分一份。第二天,毛主席就让他的勤务员把他的那一份牛奶送给了小黎力喝。

  


上一条: 被“钱弹”击沉的“精英”之舰——陕西省第二印染厂原厂长王向等4人合伙私分贿赂案纪实
下一条: 莫使政绩变“政疾”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