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素以光明磊落、坦直爽快著称,他不仅丹心爱民,而且从不推卸责任。
为民让道 1937年,陈毅率部开辟苏南茅山抗日根据地。在一次外出途中,他与一位肩挑重担的老农在田坎相逢。由于田坎两边都是水田,彼此难以通过。这时,只见陈毅同志抢先跳下水田,主动给老农让道,那位肩挑重担的老农感动得不知说啥才好。事后,老农逢人便由衷地赞叹:自古以来,都是咱百姓给当官的让路,没见过带兵的司令员给挑担的百姓让路哩!
勇担责任 那是1946年8月初,陈毅担任山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属下第八师奉命行军到达泗县以北,与第九纵队共同担负攻占泗县城的作战任务。然而由于主客观的种种原因,这一仗虽然歼敌三千多人,但我方也伤亡2400余人。当时因为未能打下泗县城,部队元气挫伤,失望和埋怨的情绪笼罩着士兵的心头,指战员也相当消沉。
10月4日,陈毅亲自致信第八师指战员,主动自我检讨,承担责任。信中坦诚地说:“这次仗未打好,不是部队不好,不是师旅团不行,不是野战军参谋处不行,主要是我这个统帅犯了两个错误:一个是先打强,即不应打泗县;一个是不坚守淮阴。如不先打强,至少六十九师、二十八师已被我消灭,我八师、九纵不会损伤过重,即损伤亦有代价;若能坚守淮阴,七十四师即可能被我消灭……我应以统帅身份担负一切,向指战员承认这个错误……”
陈毅同志在信中以战区最高统帅的身份主动承担了攻打泗县城作战失利的一切责任,就战役指挥上的失误,光明磊落、坦直爽快地检讨了不该下达攻打泗县的命令。其检讨言恳意切,毫不推卸责任,令部队官兵十分感动。八师师长何以祥等指战员怨气顿消,官兵上下情绪转好。大家以此为训,进而转为愧疚与自责,更严格地检查自己,从兵力部署、战术运用到战斗指挥等等方面找出失利的原因,总结出以鲜血和生命换取的沉痛教训。此后不久,山东野战军第八师迅速补充了弹药与兵员,经过一段休整,在宿北打了一个大胜仗,接着鲁南战役又打了一个大胜仗。八师在战火中成长壮大,不久被扩充为华东野战军第三纵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