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5月1日,当城里人正轻松地享受节日长假时,来自四邻八村的近千名干部群众自行集聚在安塞县高桥乡闫桥村为他们的副乡长肖子广沉痛送别。没有送花圈习惯的乡里人竟送来200多个花圈,院子里摆不下就一直摆到了公路上。当乡党委书记介绍他的生平时,在场的人都默默流泪,“这么好的人怎说走就真的走了……”。
“做人就要做张思德那样的人”
肖子广常说:“做人就要做张思德那样的人,淡泊名利,去私节欲,不计较个人得失,为群众贴着老本也心甘!”
1992年,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肖子广被乡上分配到闫桥行政村蹲点,这是他的家乡。群众看到他回来兴高采烈。在一次选举中,竟破例地选他担任村主任。乡亲们说:“我们信任肖子广,他直率正派,肯吃苦,又能干,这样的人不选,选谁?”
村主任是个麻烦差事儿,当上村主任,就等于绑在了村里的事上。但他说:“既然乡亲们信任我,我就干!”
闫桥对面有一条深沟,里面坐落着任家河、陈塌几个自然村。陈塌村的沟底,有一座淤地坝,年久失修,近乎垮塌,时时威胁前沟任家沟村民的安全。如果修好,还能恢复50多亩坝地。
他急匆匆奔波于几个村民小组,商议尽快维修和改造陈塌坝。没有钱,出劳力,他第一个拿起铁镐,掏动了第一块土圪。四个村民小组劳力全开驻坝上,人心齐,大山移。赶天冻,坝修好了。冬闲,他也没闲,又动员全村劳力,新建了一所小学,使沟里的陈塌和任家河两个自然村的入学难问题得到解决。
闫桥过去曾有“果树村”的美称,但是随着一批老果园的老化,“果树村”面临塌垮的危险。为了指导农民,他刻苦钻研书籍资料,向别人虚心请教,学会了果树管理技术,成了管理果树的行家里手。春节刚过,他就带领村民实施旧果园改造工程。当周围的村民们还陶醉于春节的悠闲时,闫桥的村民们已出现在果园里。他们在施肥、拉枝的同时,对新开辟的果园进行栽种前的一切准备。几年下来,闫桥村由过去只有一个老果园变成了人均一亩苹果的真正“果树村”。1992年,县上把烤烟作为一项农村主导产业大力推广。作为蹲点干部、村主任,推广烤烟种植技术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细致入微的思想工作,苦口婆心的说服教育,农民还是有顾虑。他急了,在一次会上,他说“赚钱归自己,赔了我承担”。他让妻子在自家的地上率先种了四亩烤烟,这才打消了村民的顾虑。秋后烤烟上炉烘烤,种植成功了选平均亩产收入800多元,最高的达到1300多元。第二年,全村有147户人种上了烤烟,面积也增加到500多亩。村上有60多户村民靠种烟脱贫致富,他被安塞县委、县政府评为先进村委会主任。
1993年,肖子广又来到安塞县高桥乡高兴庄村挂职。
高兴庄位于全乡最偏僻的边缘地带,有四个自然村,深藏于大山的皱褶中。一进村,他就爬山上洼,走村串户,掌握民情村情,讨论制定出村三年发展规划。
第一把火,先烧在道路建设上。那条弯弯曲曲的村路,是通往外面世界的惟一通道,年久失修,破烂不堪。他设法争取来资金,雇来推土机,带领村民开始通路大会战。他们堑山堙谷新修了3处涵洞,拓宽了路面,使过去只能走拖拉机的路成为大车辆可通行的坦途。
村里有一座水坝多年没有维修,一到雨天,沟坡的水聚在这里淹没坝地里庄稼。他动员全村劳力,奋战一月,赶在雨季来临之前开挖了600多米的排洪渠,维修了大坝,使120多亩坝地成了高产稳产田块。为了改变广种薄收、粗放经营的传统耕作方式,他下决心钻研农业技术,村上种植地膜玉米,他三番五次在喇叭上讲解,和农民整天滚在一起放线犁地。在山上植树时,他从这架山跑到那架山,挨村挨户、逐块逐株验收,常常忙得连中午饭也顾不上吃。
高兴庄人盼通电就像盼星星盼月亮一样急切,肖子广多方协调,准备了各种电料。在那架设电线的日子里,他和村民们一起往高山上拉电线杆,有时又在电杆上爬上爬下,汗流浃背,累得连腰也直不起来,但看到山村亮起明亮的电灯,他露出欣慰的笑容。
“为了群众脱贫致富,他真操尽了心!”
1996年,陕西省实施“双万工程”,全省选派1万名干部下到1万个行政村挂职工作。各级都选派精兵强将,下到农村第一线。高桥乡决定派肖子广到最偏远的高庄行政村任党支部书记。
进村第一天,他就来到小学校。看见山里娃娃们仍然坐着破破烂烂的桌凳,心里特别难受,就用自己1100元下派补贴为小学做了39套桌凳,还新修了围墙。
妻子不解地说:“你辛辛苦苦一年四季在村上,就那么几个辛苦费,也贴在村上,再说咱家也不富裕……”肖子广开导妻子说:“我也是教过几年学的人,看见娃娃们那样恓惶,心疼哩!”
村里到岔口上的路不通,他又带领村民修路,这一次,仅桥涵就修了11座,得人困马乏。
高庄村是有名的缺水村,肖子广认定,解决吃水的问题是当务之急。离村子不远处有一股泉水,泉眼汩汩泛动,是一眼好泉。他带领村民自己动手修水窖。山高坡陡,泉水四周稀泥和石子混杂在一起,没等挖多少,泥石又溜了下来,工程进展十分缓慢,有的村民想打退堂鼓。就在这时,只见肖子广穿上一双高腰雨靴,“嗵”地跳到底下,用一只铁锨拼命地挖了起来。村民们见状,也一个个跟着跳了下去。一天天过去了,经过半个多月的劳动,水窖终于建成了。然而,又有谁知道,肖子广的痔疮严重复发,一滴一滴的血顺着裤腿流到了身下的泥水里。
高庄如何走上致富路?肖子广不只是埋头苦干,他雪亮的眼睛死死盯着市场。他说:“死守土地种糜谷打粮的年代过去了,市场需要什么产品我们就搞什么产业。咱村要发展,就要把土地的产权分到户,宜林则林,宜农则农,在加强原有果园管护的同时,要引进新品种,扩大种植面积。”村上引进了油葵、脱病毒洋芋、烤烟、名优杂豆等经济价值较高的作物,大面积种植。第二年,高庄村仅油葵一项村民人均创收500元。有一户村民因果园管理到位,光苹果就卖了3万块钱。全村人均净增收入800多元。年底,村里又通了电,家家户户修窑洞、买电视、买家具,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这一年,他被省政府评为“三通”建设先进个人,被延安市委评为“双万工程”优秀下派干部。
1998年,县上任命肖子广为高桥乡人民政府副乡长。职务变了,工作担子也重了,他对自己要求更严格了。他曾在廉洁自律报告上说:“我是一名刚刚走上领导岗位的基层干部,一心要扑在工作上,立志做大事,不当糊涂官,想问题办事情都要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金钱有价,‘官’无价。作为一名干部,要讲人格,讲‘官’德。”
秋季,乡上决定在全乡发展大棚蔬菜种植。要求规模大、起点高、质量好,确保效益。乡上经过反复研究决 定把这副担子交给他。他说:“乡上的事,就是我的事,乡亲们的事,更是我的事。我们工作不就是为了他们么?我没说的!”
开会动员,深入农户谈心,请技术人员到村培训……他还买了200多元的书籍资料自己钻研。
刘来喜是延安农校的老师、专家,又和他是同村人、好朋友,他请来这位帮手,要求他每星期回来给农民们指导一次。他在自己家里办起菜农培训班,自己供烟供茶,热情服务,一直坚持了半年多。
整整一年,他时时想着大棚,甚至夜里梦见的也是大棚。晚上回来先观察大棚,谁家的草帘子没盖严就帮忙盖好,第二天太阳一下山就吆喝菜农快卷草帘。一次他在乡上看电视天气预报得知要落霜,赶快骑车回村检查,果然发现几户不知天气变化未盖草帘。
这年元旦、春节前后,全乡大棚蔬菜如期上市,都卖的高价钱,与种地打粮比较简直就是“天价”,菜农们笑逐颜开,说不尽肖子广的好处。在他的指导下,至2000年,全乡大棚蔬菜种植已发展到11个行政村398棚,仅此一项人均增收380多元,成为全乡的“龙头”产业。人们夸奖他,他却说:“我是一个乡干部,我的天地就在农村,我的责任就是让农民富裕。我这一辈子,就奉献给农村吧!”
“子广为工作硬是给累死的、挣死的”
子广患了乙肝病变得又黑又瘦,虽然才39岁,却常感到力不从心。别人问他有什么病,他却乐呵呵地说:“没事没事,陕北人十人九漏(痔疮),没什么大不了的。”他隐瞒病情是为了带病工作。
1999年,肖子广在宋庄行政村蹲点包村。秋季植树造林开始后,他和大家一起上山,中午不回家,农民们吃自带的干粮,他只能吞几口方便面。别人休息时坐在地上,他只能半侧着身子躺着。看着他劳累的样子,村支书赵生茂开玩笑说:“你累成这样每晚上还要回家,是不是离不开老婆?”
他装得一本正经地说:“男人不想老婆,就不是好男人。”
有一天晚上,赵生茂帮他家送菜,进门一看,他正躺在床上吊液体。真象大白了,晚上吊液体,白天还坚持上山劳动,这是个铁人啊!
消息传开了,乡上的干部才注意到,男厕所便坑里常有一摊黑血,那都是子广留下的。
对于肖子广的病情,最着急的莫过于妻子。妻子光为他熬中药就熬烂四个沙锅!他的痔疮常常溃烂,有时痔上开了指甲盖那样大的洞,血流如注,为减少摩擦,妻子给他的内裤上纳垫上毛围巾。他是靠一种什么精神支撑着自己的身体!
乡上领导介绍说山西有个专科医院,让他把工作先搁下去彻底治疗。妻子也说:“你到大医院做个手术。”他舍不下工作,在去年清明节前,他选择了离高桥乡只有十几里地的砖窑湾镇医院做手术,还是利用乡上放假的三天去的。
手术后,医生让他在家休息两周,可三天不到,他翻来覆去,再也在病床上躺不下,急着要回乡上。妻子和孩子急了,一下子扑到他的怀里,抱住他哭着说:“你是不要我们娘几个了……”
说来似乎没人相信,三天后,他真的回到了乡上。
当村民们还往高高的山上走时,他们远远地望见肖乡长已不知什么时候就上到了山上。
当天晚上天黑了他才回到家,要爱人给他寻个内裤,玉莲一看他的裤上全是血瘀,急得哭出了声:“你这不是把我们娘们几个往死路上逼呀,你要有个意外,我们几个可咋办呀……”
第二天,他第一次听了爱人的话在家打吊针。刚吊了一半乡上来电活说有急事,他拔下针头又赶回乡上。下午,吊了三瓶液体的子广要上厕所,爱人举着瓶子和他一起去了,为他系裤带时发现他肚子大得不正常,就问:“你的肚子咋这么大?”
“我也觉得越吊针肚越胀,裤带都放完了……”
爱人找来村医检查,医生说:“不对,你得马上去县医院选”爱人和弟弟当时就要走,他却说:“明天再走,不在这一阵上。”
第三天早上,也就是4月6日,子广先到刘坪村给支书安顿好才去了县医院。一检查才知是肝硬化腹水,肝细胞80%已坏死。妻子和弟弟急哭了,他却说:“没事,得这病的人多的是,别人好好的,我能有什么事!”
4月16日下午,病情突然恶化,在乡党委书记、乡长再三催促下决定去西安治疗。第二天一早走,村里人都赶来送行。子广照顾了十几年的孤寡老人杨文发在十几家的鸡窝里搜寻送来30多颗鸡蛋,全村人围得满满的,肖子广看到这情景泪流满面:“乡亲们,你们这份情我一辈子也还不完选”谁知走到延安,肖子广就昏迷了,只好住进延安大学附属医院。
肖子广住院的消息传来,每天有成群结队的村民前来探望,有时甚至七八十人,院方不得不提出警告选村民们哪里肯走呀,他们扒在门口的玻璃上,他们要看一看他们的肖乡长啊!
4月24日,肖子广最后一次醒来,看着围在身边的亲人,他喃喃地说:“我怕是不行了,要是能回去安顿几句多好呀……”
他心里牵挂的还是村里。这天下午,他永远离开了他无限眷恋的黄土地和他朝夕相处的乡亲……2001年8月28日,中共安塞县委决定开展向肖子广同志学习活动,并追认他为优秀共产党员,他的事迹也在全县上下传颂着,大家都说肖子广是江总书记“三个代表”思想的忠诚实践者,是人民的好公仆,是基层干部的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