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委来了位新书记
位于渭水之北、松山之南的咸阳市永寿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全县自然条件差,经济起点低,财政状况紧。这里民风淳朴,长期以来,违法违纪的大要案件不多。一个时期在纪检队伍中存在着“贫困地区没有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贫困县无财可贪,无腐败可反”等模糊认识。纪委对党员干部的监督和查办案件的力度曾一度放松。
1997年11月,陈希文调任永寿县纪委书记。上任伊始,他便着重对全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现状作了详尽的调查。他发现,贫困县并非无案可查,相反有大量潜在的问题等着去查。县级机关和乡镇干部中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等不廉洁行为和农村干部胡支乱花统筹提留费以及乡村账务不健全、不公开等违规违纪现象屡有反映。甚至出现在工资发不出的情况下,仍违规配备手机、公款报销话费等“穷县干部扎富势”的情况。他意识到这些问题不遏制、不查处,就会恶化全县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环境,损害纪检监察队伍的形象和声誉。反不反腐败,是一个责任心和政治态度问题。
认识到了就干,决不拖拖沓沓,陈书记有这样的习惯,县纪委有这样的作风,但是面对县纪委“四张烂桌子,两间黑房子,一个火炉子,一辆破车子”的办公环境和办公条件,陈希文深感肩上担子的分量。他暗下决心,四处奔波,市上县里,多方协调,终于更新了车辆,改善了办公环境。同时,这几年在陈书记和县纪委一班人的带动下,本部门工作业绩显著,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得以锤炼提升,因而纪委机关干部和基层纪委书记政治进步快,后顾之忧少。广大纪检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被空前地激发出来。在纪委工作十多年的孙全民副书记深有感触地说:“以前单位的工作气氛沉闷,干事心很累,没几年自己头发便白了不少。自陈书记来了以后,大伙坦诚相待,上班有说有笑,自己的头发竟由白转黑,这主要是精神维生素的神奇效用啊!
1999年以来,陈希文又狠抓了队伍建设工作,配齐了机关6个室主任;在全县43个县级部门和17个乡镇设立了纪检组织机构,配齐了人员,做到事有所管,责有所尽;在全县254个行政村中!配了254名纪检信息员,使全县上下形成了反腐倡廉级级有人抓、层层有人管的工作新格局。
为了提高纪检人员业务素质,陈希文自己动手准备讲稿,以会代培、集中讲授,结合下乡现场指导办案等多种形式,对纪检干部进行培训。为了指导基层办案,县纪委监察局还印发了《基层办案检查程序和审理程序》,不断提高强化基层纪检干部的业务素质和办案能力。1998年,17个乡镇只办了3个案子,1999年办了18个,到2000年度达到了68个案子,名列咸阳市第一。且做到了“乡乡都办案,案案都有卷,卷卷都规范”,消除了办案空白乡镇。2000年全县基层办案工作受到省纪委省监察厅的表彰奖励。
反腐败应围绕什么展开?
怎样才能使反腐败取得更扎实有效的成果?这是县委和县纪委一班人经常思考的问题,他们确立了“围绕全县经济中心工作,围绕群众反映的社会热点问题,围绕社会稳定,围绕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反腐查案的工作思路。
1999年10月12日,在312国道永寿县城段发生县药厂和机械厂部分职工阻塞国道两个多小时,致使南北数百辆车无法通行一事,引起省上的关注。对此县委要求县纪委迅速介入,从快查清,解决问题,不留后患。原来,县药厂、机械厂因企业不景气,在改制过程中,药厂部分职工下岗,机械厂因长期拖欠职工工资而导致企业领导与工人矛盾激化,最终以一名药厂下岗职工的刑事犯罪一事为导火索而恶变为部分职工上路堵车的事件。查清了原因,陈希文负责的工作组很快进驻机械厂,抓住症结问题一一予以妥善处理,撤免了厂领导,平息了事态,生产得以恢复,稳定了工人情绪。
几年来,陈希文始终把纪委反腐败工作自觉纳入为发展本县经济扫清障碍的总体轨道上来。县委让他协助分管农村经济工作,他经常下乡进村,走访群众,或实地检查,或现场办公。2000年11月的一天,他到御驾宫乡检查山川秀美工程,途经乡烟叶收购站时发现该站人员以质次为借口拒收农民交来的烟叶。他当即责令收购站马上改正,明确指出这一做法会严重挫伤农民发展多种经营的积极性,并对群众举报的常宁烟站压级收购问题及时查处,全县通报批评。陈书记认为,对这类事的处理,不仅仅是维护烟农的利益,更是着眼于经济发展和农业生产的大局。为配合“土地延包”,他针对一些乡镇领导吃不透上面政策,具体操作不当等情况,及时与县委主管领导通气并给予具体指导。同时查处了马坊镇高刘村原支书多占耕地一案,以儆效尤。为扭转“官出数字,数字出官”这股歪风,他撰写发表了《数字上的弄虚作假也是一种腐败》一文,还在全县通报批评了御驾宫乡副乡长弄虚作假、汇报不实这一负面典型,以杜绝此类欺瞒虚浮作风的蔓延。为配合企业改制,重点查处了改制过程中暴露出来的经济案件——县运输公司前任经理贪污7466元被开除党籍,县影剧院前任经理接受基建工程承包人5300元贿赂被撤销职务,等等。为搞好中心工作,纪委相继制定了多项制度,致力于从体制上、源头上彻底清理腐败,为全县创造一种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
作为共产党的“监察御使”,在查处违法违纪案件时既要胆正不怕得罪人,又要心细不留囊膪案
当家乡的一位长辈得知陈希文要交流到邻县做纪委书记时,曾告诫他说:“你干的是惹人的事,遇事趁着点,不要太认真,各种关系处理不好就会给你带来不测。能让过的事就让过,给你个麦秸枝枝,别当成手杖拐拐。”在查处一起涉及一位副县级领导儿子的案件时,又有人对他说:“在这块儿处理人要看相呢!纪委是一把刀,能砍就砍,砍不下时小心卷了你的刃。”平时纪委监察局查处违法违纪案件时容易受到来自各方的杯葛与掣肘,面临多种压力和阻力,托人说情的、放话威胁的也屡见不鲜。陈希文清醒地意识到,只有身正才能胆正手不软,铁胆办铁案。他从不无原则地屈从迁就说情者,不乱插手给办案人员出难题,总是严格按党纪条规查办案件。
陈希文认为:“党纪条规是我们查办案子的尚方宝剑,谁敢违法乱纪,我们便可放心大胆地向他亮出这柄宝剑。”县乡企局原局长因贪污侵占公款被县纪委监察局“双规”后,态度好转,请求纪委对他从轻发落,保留职务。县纪委依据党纪条规的有关规定,作出撤销职务、给予党内严重警告的处分,使当事人心服口服。陈希文听到这样一句顺口溜:“天大的势,豆大点官,腰里别着‘两块砖’,逮空就往舞厅钻,没钱就给群众摊。”他认真分析,认为这并非一句简单的牢骚话,从中流露出群众对干部队伍中某些不良作风与做法的不满。他从中认识到了查办清理少数党员干部违法违纪案件、大力整顿干部作风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感受到自己作为一名纪检书记的使命感和责任。
一次,上邑乡千家村群众集体上访,反映村干部加重农民负担洪吃大喝等问题,来访者情绪很是激愤。对此,纪委立即组成联合调查组进驻该村,查清了向群众多摊派3.34万元的问题和村干部18个月山吃海喝掉7.18万元的问题,并给予当事者党纪处分和经济处罚。为减轻农民负担,县纪委结合村务公开清查财务,彻底结束了农村财务“卷卷子发票片片子账,清理时候满腰转”的混乱状况。在县委的总体部署下,纪委加大村务公开的工作力度,集中力量查处了违纪资金和农村基层干部以权谋私,贪污、侵占集体资财,加重农民负担等案件。全县村务普遍实行“九公开”,规范了管理制度,加强了廉政建设,密切了干群关系,保证了社会稳定。县纪委监察局先后花大力查处清理了领导干部违规配备通信工具及超限额支付话费和县医保中心违规报销药费等违纪案件,为县上挽回和节约了大量资金。
陈希文不但要求县纪委监察局加强对基层办案的督促、检查和指导,严格办案程序,使每起案子都力争办成经得起历史考验的“铁案”,而且要求案件办完后要不留尾巴,没有后患。原马坊镇医院院长在任职期间侵吞了部分医院房屋出租费,纪委建议卫生局撤销其院长职务。其妻知道后要与其离婚。考虑到当事人身有残疾,家境较困难,又有两个未成年的孩子,陈希文便派纪委两名干部到当事人家里给女方做耐心的思想工作,劝他们好好过日子。使被处理者既感到了纪律的严明,又感到了组织的温暖和关心。纪委监察局的同志是这样评价他们的书记的:“干工作既有股狠劲,又有股巧劲;遇事既有主见,又善纳谏;既有拍案而起的血性,又有把事干好的韧性;既有一身正气,又有一腔热血、一片爱心。”
有这样的纪委书记,有这样团结协作、坚如磐石的纪委一班人,永寿大地上便多了一块撑天立地的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