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廉政文化对于提高群众和村干部素质,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义深远。新形势下,如何把廉政文化建设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是当前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我县十分重视廉政文化建设,开展了“清廉山阳建设年、深化年”等一系列廉政文化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农村廉政文化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亟需研究和解决。
一、当前农村廉政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从总体上看,近年来,我县积极推动农村廉政文化建设,在广大群众中形成了崇廉尚廉的浓厚氛围,为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清风和谐新农村营造了良好氛围。但是,在工作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一)观念落后,认识不到位。大部分村干部和群众对农村廉政文化建设的意义和目的及其重要性缺乏正确认识。老是认为农村廉政文化可有可无、作用不大。群众认为手中无权,不具备产生腐败的基础和条件,没有腐败的机会,当然也不存在腐败;村干部认为农村廉政文化建设是一项很虚的工作,可抓可不抓,不抓也无伤大雅,农村的主要任务是抓好经济建设,让农民过上好日子,而腐败这样的事只有在领导干部身上才有可能发生。以此,只停留在贴几幅廉政标语,思想中存在被动应付态度。
(二)设施滞后,硬件不完善。目前,我县有321个村(居)委会。各村都建有村文化活动中心、农家书屋,但都没有设廉政文化活动中心,也没有建立廉政文化书屋,有的虽有农家书屋,但连一本廉政图书,一盒廉政教育光碟也没有。全县321个村(居)委会都配有DVD和VCD播放机,大部分村还配有电脑、电视机等,但大多数的电脑不能上网,基础设施不到位,使农村的廉政文化活动难以正常开展。
(三)方式单一,内容不丰富。农村的廉政文化活动方式单一,内容不够丰富,大部分村在开展廉政文化教育活动中基本遵循着设一个廉政专栏、写一些廉政格言、挂一幅廉政标语,群众对廉政文化建设引不起重视。同时,廉政文化内容的选择缺乏针对性,不能准确把握农村和群众的特点,选择了廉政格言,大部分是古人名言,群众看不懂,难理解,甚至选择一些领导人的长篇讲话,群众觉得过于枯燥,难以使廉政文化在群众中入脑入心。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探析
(一)认识缺位,重视不够。在新形势下,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稳定的任务极其繁重,村干部往往把主要精力放在抓新农村建设和信访维稳工作上,农村廉政文化建设工作摆不上应有位置。村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认为廉政文化建设是一种务虚的工作,没有硬指标、硬任务。大多数村的廉政文化建设工作往往只是写在纸上、说在嘴上,存在被动应付现象,致使村干部学习纪律意识淡薄,对党纪、政纪条规不够熟悉,群众对干部缺乏监督,从而导致村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多有发生,干群关系遭到严重破坏。
(二)资金缺乏,投入不足。农村廉政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点多,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各村没有农村廉政文化建设财政预算经费开支,绝大部分村委会集体经济非常薄弱,有的村委会、村民小组甚至完全没有收入,无论开展什么工作都“一事一议”。这就直接导致了农村廉政文化建设出现开展不力甚至空白现象。同时,村级干部待遇较低,工作积性不高,工作落实更难到位。
(三)缺乏思考,创新意识差。由于农民本身文化素质不高,因此迫切需要一些通俗易懂廉政文化。但目前廉政文化进农村仅仅通过在农村悬挂廉政标语、送几场廉政电影,很难在广大群众中形成一种浓厚的氛围。同时,廉政文化内容的选择缺乏创新,存在内容老化、理论与实际脱节等问题。选择廉政格言,却大部分是古人名言,群众看不懂,理解不了。有的村开展农村廉政文化建设没有针对农村群众和村俗文化的特点,仍习惯于过去开大会、作报告、写标语等载体、老套路,群众觉得过于枯燥。
三、加强农村廉政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一是要提高认识。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把农村廉政文化建设作为反腐倡廉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纳入党的建设的整体规划,加强领导,着力推进。领导干部特别是农村党员干部要成为农村廉政文化建设的倡导者、实践者和传播者,身先士卒,率先垂范,严于律己。各镇要主动承担起动员部署、教育监督、制度执行、人力物力支持等方面的责任,及时研究和解决廉政文化建设中的重要问题和突出矛盾。大力开展廉政文化的宣传教育活动,切实提高广大群众对廉政文化建设的认识,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理解农村廉政文化建设的目的和意义,破除“群众没有机会腐败”的狭隘思想,吸引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反腐败中来。二是要纠正错误认识。要坚决纠正“不必要”和“无效果”思想。虽然国家取消了农业两税等税收项目,但近年来,国家强农惠农政策不断出台,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移民搬迁等强农惠农资金日益繁多,农村可以产生腐败的因素很多,少数村干部仍然存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问题。三是改变过去只注重领导干部而忽视群众的做法。廉政文化建设要拓展领域,面向群众、创新形式,以喜闻乐见、耳濡目染的方式对群众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努力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农村新风尚。
(二)保障经费,加大投入。农村廉政文化建设要以财政投入为主体,但也要多渠道筹措资金。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大农村廉政文化建设支持力度,把廉政文化建设经费列入到地方财政预算及党员教育经费支出,为农村廉政文化建设工作提供资金支持。二是多渠道筹措资金。通过开展“互动联动”、“共建带创”等形式,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和吸引社会资金捐助廉政文化阵地建设。三是加大政策支持。我县的财政大多数用于农村经济发展和民生领域,能够用于廉政文化方面的投入很少,村级资金更是没有这方面的预算开支,因此,县上要出台相应政策,对开展村级廉政文化建设在政策上给予倾斜。
(三)创新形式,丰富内涵。要把握基层廉政文化建设的特点,因地制宜,针对性的开展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推动基层廉政文化建设取得实效。首先,要抓好阵地建设。要利用好现有的宣传阵地,整合资源,把镇文化中心建成集宣传、教育、科普及廉政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机构,统一管理,统一运作,使之成为农村文化宣传的中心,成为带动村民开展文化活动的龙头。有条件的村,要设立廉政文化书屋,配备一定数量的廉政文化书籍;在镇文化中心设置廉政文化宣传栏、书报架,拓宽群众视野。要发挥好便民服务工作室阵地。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充分发挥“365工作室”作用,切实为群众办好事实事。通过这样用“服务”的方式让群众感受干部作风转变,树立党员干部服务群众、廉洁奉公的新形象。其次,搭好平台建设。一要搭建“大舞台”。搞好“清廉山阳建设深化年”活动,县纪委联合宣传部、县剧团开展送廉政文化作品送戏下乡活动,精心编排反腐倡廉优秀节目,让群众在笑声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廉政教育,二要组建“大看台”。各村党员活动室,要定期组织党员干部参观警示教育篇,以案释法,进一步增强干部群众法制意识,牢筑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三要开办“小讲堂”。县纪委在抓好机关“学法析案小讲堂”的同时,依托县委党校、廉政中心,抽调人员,组建廉政文化宣讲团,深入镇村开展廉政文化教育知识培训,不断把廉政教育宣传工作引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