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担任过中央组织部长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的陈云同志,对党的纪律建设思想提出了许多具有独创性的真知灼见,特别是强调党的纪律不能“松绑”的思想,坚定而又执着,一以贯之,对我们在新形势下增强纪律观念,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仍然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一、 加强党的纪律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有力武器
陈云对党的纪律十分重视。他认为加强党的纪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并提出纪律是维护党团结统一的武器,这一思想至今仍然有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首先是巩固执政地位的需要。陈云认为党纪规定必须坚持“四个服从”,其基本功能“是为了保障党的意志和行动的统一,也是为了保障党的组织的统一”。其次是团结领导群众的需要。陈云认为,“如果党不是有铁的纪律的队伍,就不能去团结最大多数的人民群众”。再次是增强战斗力的需要。四是执政的需要。所以,一定要严格执行党的纪律,任何时候都必须遵守党的纪律,“党的纪律不存在‘松绑’的问题。” 总之,纪律严明是贯彻党的路线,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完成党的任务的重要保证。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条件下,加强党的纪律,维护中央权威,对于巩固和发展党的组织,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陈云不仅阐述党的纪律的极端重要性,而且还提出了有关党纪的原则。
维护党中央权威的原则。政治纪律是党的最重要的纪律,陈云认为健全民主集中制,必须坚持“四个服从”,其中最重要的是全党服从中央,坚决维护中央的权威。“如果没有中央权威,就办不成事,社会就无法稳定。”对此邓小平予以充分肯定。因此,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维护中央权威,严肃党的纪律,保证中央政令畅通,是党的纪律最重要的原则。
党的纪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坚持纪律面前人人平等,严格执行党的纪律,执行纪律不允许有“特殊人物”、“特殊组织”。陈云强调,遵守纪律是对全党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而言的。“无论是谁违反党纪、政纪,都要坚决按党纪、政纪处理;违反法律的,要建议依法处理。各级纪委必须按此原则办事,否则就是失职”。不仅如此,还要追究有关单位、地区党委的责任,“如果不追究那里党委的责任,就丧失了党的立场”。因此,“为维护党的纪律,每个党员、每个组织,都应当自觉自愿地接受其他党员和上下周围组织的监督,同时诚恳虚心地接受群众的监督”。
执行纪律要坚持自觉与强制统一原则。陈云认为,遵守纪律既要靠教育,增强自觉性,又要严肃党纪,强化强制性。一方面,纪律是自觉的,要坚持对党员进行经常性纪律教育,“使他们了解为什么要遵守纪律,怎样才算是遵守纪律,什么事是违犯纪律的”。“只有使全体党员自觉地遵守纪律,纪律才能成为铁的、不可动摇的、有效的东西”。因此,“凡入党者都应有此自觉性”。另一方面,“纪律有强制性。不自觉遵守,必须强制执行”。为维护党的纪律,既要实行广泛的监督,又要严格执行党纪。
执行纪律不存在“松绑”原则。针对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改革要深入,纪委要让步,经济要发展,纪律要松绑”的错误观点,陈云强调“纪检工作应该研究新情况,适应新情况”,努力为改革开放保驾护航,但是“党性原则和党的纪律不存在‘松绑’的问题”。他指出,党性原则不存在不坚持的问题,而且无论何时都必须坚持党的纪律,这是纪检工作应恪守的不可动摇的原则。共产党人必须深刻认识到纪律是凝聚全党取得事业胜利的必要条件。
二、严肃党的纪律是搞好党风建设,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需要
党的事业成功还是失败,不但同党的路线正确与否有密切关系,同党风的好坏也有密切关系。陈云敏锐地洞察到在执政和改革开放条件下加强党风建设的重要性,他严肃提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因此,党风问题必须抓紧搞,永远搞。”党风好坏事关人心向背、党的兴衰存亡。把党风建设提到“生死存亡”的战略高度,这在党内是第一次。这一命题及有关措施影响深远,它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建设中着力关注的一个重大课题。
陈云同志曾指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基本任务,就是要维护党规党法,整顿党风。在他的领导下,中央纪委起草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并在十一届五中全会获得通过。陈云在最初强调整顿党风时, 针对党的建设工作在“文化大革命”中的经验教训,他讲端正党风,主要是指要发扬党内民主。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针对那些消极因素,陈云提出: “对于经济犯罪案件必须严办。阻力再大也必须办。”邓小平表示完全同意,并在陈云的批示旁加了八个字:“雷厉风行,抓住不放”。一场严厉打击经济领域违法犯罪活动的斗争在全国特别是沿海地区开展起来。这场斗争震慑了党内少数以权谋私分子,对端正党风,严肃党纪,保证三中全会路线的贯彻执行和改革开放的健康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陈云指出:“杀一儆百。杀一些可以挽救一大批干部。”这样做的目的是保护了一大批党的干部。
1986年10月,陈云同志在会见出席中央纪委第八次全体会议的常委时指出:党的各级纪检机关不仅要对妨碍、破坏改革的人和事坚决反对和纠正,而且要使纪检工作成为促进改革的重要力量。纪检机关和全党各级党的组织,必须重视执政党条件下党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和党性教育。“端正党风的关键是提高党员素质,尤其是提高高中级党员领导干部素质。”
陈云深刻地认识到,党的作风对群众的思想感情、社会风气起着重要的示范导向作用。只有党内的作风搞好了,党的团结才有基础,党才有战斗力,“整个社会风气才会跟着好转,才会使正气上升,邪气下降”。“不严格执行党纪、政纪,党风、社会风气无法根本好转。”
陈云的党纪思想充满了辩证法。他是在科学分析和全面把握国情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一种前瞻意识,体现的是一种科学精神。“没有好的党风,改革是搞不好的。共产党不论在地下工作的时期或执政的时期,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党的纪律。”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实践证明,陈云同志的党纪思想不是凭空想象,也不是小题大做,而是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思考和积极应对的精神状态,这是我们党的建设理论宝库的智慧结晶。
三、党的纪律不存在“松绑”的思想,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
陈云党风党纪建设思想给我们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以深刻的启示。
1、坚持与时俱进,要使党纪理论和党的纪检工作体现时代性,还必须使党纪理论和党的纪检工作把握规律性,最重要的是要使党纪理论和党的纪检工作富于创造性。“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陈云注重对新问题的研究,并善于概括出新的思想,从而拓宽党建理论的新领域,创造出新的理论。陈云说:“因为碰到了问题,才出新的观点,不碰到问题出不了新观点”。他的许多党纪理论的新观点,正是他立足于党纪工作所遇到的问题,通过调查研究,并对这些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才形成独创性的新结论。
2、要抓好党风党纪,必须坚持不懈反腐败。抓好党风党纪是全党的一件大事,“没有好的党风,改革是搞不好的。”同时,现实告诉我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如何铲除腐败现象,光靠老经验、老办法是不够的,必须有新的创造。“要针对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拿出新办法。”必须将反腐败的关口前移,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抓紧建立建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3、党的纪检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增强执政能力建设,巩固执政地位,保持党的纯洁性、先进性的需要来进行。纪律严明是贯彻党的路线、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完成党的任务的重要保证。当前,我们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必须解决好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两大历史课题。这是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肩负着“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的重托,其职能的发挥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反腐败斗争的成败,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和执政能力的提高。因此,加强纪委组织协调职能,不仅能使腐败现象得到遏制,腐败分子得到查处,党风、政风、社会风气大大好转,而且对于我党执政地位的巩固,执政水平的提高,执政能力的提高,都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文章来源: (中国廉政报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