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慢作为”开刀好
打印


   据报载,在江西省乐安县纪委、监察局有个特殊的机构———“治理慢作为工作领导小组”,专门向办事拖拉、互相扯皮、办事效率低下的“慢作为”开刀。笔者不禁为之叫好。

   时下,各地都积极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多数部门、单位大力倡导“能办立即办”的精神,服务质量有了显著提高。但是,也有一些单位、一些干部对“效率”二字不当回事。明明能够立即办的事,也要找借口拖着,甚至遇到急事、要事,也慢悠悠的,结果使当天可以处理的事情不能迅速处理。这是少数干部责任心不强、公仆意识淡漠,在思想上淡忘群众,感情上疏远群众的表现。

   “慢作为”现象不解决,怎么能得到群众的信任?又怎么能搞好工作?这种“慢作为”行为,从某种意义上讲,像一种慢性病,不被人们重视,却一点一点侵蚀着人们的身体。行政效能在“慢作为”中弱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职能的正常发挥,造成许多矛盾和问题久拖不决。这样,群众的利益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受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会在群众心目中大打折扣。

   向“慢作为”开刀,能促使机关工作人员保持头脑清醒,根除思想上的懈怠情绪,强化工作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强化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促进工作作风转变,调动干事创业的激情,提高执政能力,提高工作效能,用好权、理好事,履行好职责,及时把工作落到实处,推动各项事业的发展。

   当前,加强和改进机关效能建设,转变工作作风,是时代的要求,民心所向,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需要,不容有丝毫的轻视和拖延。因此,各地要想根除干部在工作作风上的“散、软、懒、拖”的陋习,不妨借鉴一下乐安向“慢作为”开刀的做法。

  

文章来源:(中国廉政网)


上一条: “某某当选市委书记”能否多说几句?
下一条: 也要 警惕“廉政谈话”成了“谈话廉政”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