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勇敢承认倒票腐败的存在问题
打印

  《京华时报》1月13日报道:12日,一则名为“实拍2009年1月10日9:03北京站37号售票口售票员内部大量出票”的视频在各大网站流传,引起众多网友愤慨。视频内容显示,一中年女售票员不顾旅客抗议,在放票时间拉帘停售,同时大量出票存放。北京站昨晚回应称,是旅客误解了售票员的举动。

    倒票腐败从来都不是一个有无问题

  敢于承认倒票腐败从来都只是一个多少问题,而不是一个有无问题。孟德斯鸠有言:“每个有权力的人都趋于滥用权力,而且还趋于把权力用至极限。”在这样的预设之下,从售票员的出票权力直到站长的管理权力,都应该是“天然不值得信任”的,制度设计的核心必须着力于约束这些权力,而不是把监管政策嫁接于对它们的信任基础之上。

    北京站的解释能否消除倒票质疑

  火车站作为和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个服务窗口,除了从技术层面要高度科学化和人性化之外,服务态度的好坏,是否能够做到和乘客做好沟通,也是消除民众疑虑不可或缺的渠道。但愿这次“留票不售”所引发的质疑能够让所有服务行业都意识到与民众进行及时沟通的重要性,以及殚精竭虑为民众提供人性化服务的必要性。

    疑似倒票为何引发多重心理冲突

  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强势集团,都应爱惜羽毛,不能埋葬公众的信任,不能辜负公众的期待,否则一旦危机公关时,要自证清白何其难矣!一场疑似倒票风波,引发了多重心理冲突,表面看是购票难的现实命题,实际上隐喻了公众的权利焦虑,以及对公平正义的极度渴求。同时,也暴露出了强势集团应对信任危机的无力、无能和傲慢。

    有多少“一票难求”是人为原因造成 

  面对着数以亿计的的网友对铁路部门的强烈质疑,铁路部门何以还会屡屡出现此种“暗箱操作”行为?最大的问题无疑是垄断。因此,如果想要真正破解垄断部门的这种“以权谋私”行为,治本之策就是打破垄断,让市场充分竞争,让公众充分监管,才能够真正促使对这些垄断行业严格自律,严格“依法行事”。

   

    用一票难求映衬家的温馨太过残酷

  如果售票终端的售票员都可以轻易逃避内部监管,参与“内外勾结”,那么,车票这一稀缺资源,到底在多大程度上被更高级别的权力之手操控和把持,将更难想见。而且,和旅客能够轻易拍到售票员被疑倒票不同,更高级别权力掌控车票这一稀缺资源的状况,将更难为常态监督的触角所能察觉和触及。基于此,有论者质疑一票难求背后藏有“错综复杂的商业网络和利益链条”冰山,看来并非空穴来风。

    网民希望通过"黄牛党"购票说明啥

  如果说“黄牛党”确实大量存在,并“废寝忘食”囤积车票高价贩卖,那么我们的警察叔叔哪儿去了?我们不是每年春运都要大张旗鼓地“打击”票贩子吗?可为啥会越“严厉打击”,火车票却越难买呢?另据了解,不少车站为了防止“黄牛党”,纷纷做出限购的规定,可为啥越限购火车票越难买到呢……诸如此类的疑问大量存在,难免会让人产生种种联想。

    北京站“37出票女”,你红了!

  首先要把所谓的“分区分线分到站”解释清楚,然后要把“37出票女”的反常表现说清楚。网友“楚天阁”说:“看过这几段视频,再想想那些在寒风中为了一张火车票排很久队的人。北京站37窗口的售票员同志良心何在?”唉,在一个缺乏公正、监督缺失的现实环境下,人们除了祈求某些强势者“良心发现”外,还能怎样呢?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一则误会引发的思考

  能否增加售票窗口,怎样才能增加售票窗口,能否走出已有的售票方式的思维,能让民众更方便地买到票,将考验铁道部的智慧。只有让民众能方便地买到票,才是硬道理!一场不是误会的事实,上演了这么多年,还在继续上演着,这将是怎样的痛苦?也许,如果能够少些误会,便能方便更多的民众。

    提前出票的理由站不住脚

  铁路部门出台的规定不过一纸空文。退一步说,如果提前出票属于职务行为,也没必要遮遮掩掩、躲躲闪闪呀,从网友拍摄的视频来看,当北京站女售票员发现窗外有人在拍摄时,慌慌张张地立即用手掌遮挡镜头,并将窗帘拉得严严实实。还用说吗,如此偷偷摸摸地举动,显然违背常规,不可告人。

 

文章来源:正义网


上一条: “行贿黑名单制度”不能只是一个花架子
下一条: 时评:“行贿黑名单”不该成鸡肋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