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节约注入“科技含量”
打印

   当下,报刊、互联网,无处不闻“节约”声。人们疾呼,节约要从政府机关、从领导带头做起;有人倡言,节约关键要从身边点滴小事做起云云。这些呼声和建议是非常正确的,也是非常必要的,但仅此不够,还必须注意在战略上高度重视增加节约的“科技含量”。

   建设节约型社会,一方面需要树立节约意识,从管理和使用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在生产和生活各个环节厉行节约。另一方面,也需要依靠科学技术,研究和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节能技术和产品,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诸如,加大攻关力度,发展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关建技术;组织开发和示范重大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大力推广应用节约资源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等等,向“科技要节约”。至于千千万万个家庭水、电、煤月月要支出,从经济的角度考虑也是省了又省,倒是科技如何为社会服务,为家庭提供更多的节能产品更有必要。

   据报道,最近,上海市节能监察中心编写的《居民节能36计》一版再版之后,还在市面上断档,此书之所以大受欢迎成为抢手货,是因为该书通过对上千户居民家庭的能耗分析,并根据居民节电的“金点子”汇总而成,涉及到居家生活的方方面面,是节能的“百宝箱”,适用、实惠。通过总结市民的生活技巧、通过科学检验完善节能技巧,通过节能科普形式,从而唤醒公众的节能意识,培养市民的节能习惯,形成全社会节能的良好氛围。可见建设节约型社会,关键是要树立科学的观念。有形的“跑冒滴漏”当然要予以重视,但不能不重视无形的节约,要最大限度地避免那些局部节约掩盖下的整体浪费。“向科技要节约”,让科技进步引领节能新潮流,让科技成为为社会和家庭服务的“锦囊妙计”,那么,实现节约型社会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文章来源: (中国廉政报道网)


上一条: “羡腐”的灰色心理
下一条: 政务公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