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近日审议并通过《关于建议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意见》。此次研究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更加注重民意,加大群众满意度在考核评价中的分量,有利于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
党的十七大提出“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充分体现了党的干部工作坚持群众路线的本质要求。干部作风如何,群众感受最真切;对科学发展实绩的评价,群众最有发言权。离开了群众的广泛参与和全面监督,干部考核很难做到科学、全面、客观、公正。让群众满意成为干部考核硬杠杠,增强考核工作透明度有利于建立一整套完整的干部考核评价制度体系,这是解决干部队伍总是的根本之策,这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需要。
首先,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推动科学发展,关键在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这就必须发挥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风向标、指挥棒作用。让群众满意度成为决定干部考核结果和升迁去留的重要指标,广大干部就必须自觉把实现人民群众利益最大化作为自己的工作指针,把获得人民群众的认可作为衡量政绩的根本标准,真心实意地为人民群众办实、做好事、解难事。
其次,有利于保障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进一步公开考核内容、考核程序、考核方法、考核结果,增强考核工作透明度,将民意调查扩展为随机性的社会抽样调查,力求实现考得准、考得实的要求,让群众有权决定干部的命运。满意度测评体系的完善,实现了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统一,不为群众着想,老百姓这一关很难通得过。将考核工作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让科学发展实绩突出、埋头苦干的干部受到重用,让不思进取、投机钻营、弄虚作假的干部受到教育和惩戒。
第三,有利于建立科学、公正的干部考核和选择任用机制。在干部考核和选拔任用时多倾听群众意见,作为干部考核和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可以提高知人、识人、选人、用人的准确性,防止和避免拉票、贿选等不正当行为,有效遏制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不良现象。真正将评价权、监督权交给广大群众,置干部考核和选拔任用于阳光之下,形成“多数人选人、在多数人中选人”的开放式选拔任用机制。进一步树立注重品行、科学发展、崇尚实干、重视基层、鼓励创新、群众公认的导向,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激励广大干部更好地为群众干实事、干好事。
(2009年7月5日)
文章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