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巡查组帮助我们摸清‘家底’,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还为我们进一步管好项目用好资金开出‘良方’!”近日,陕西省宁强县领导对市巡查组同志说的一番话,代表了被巡查单位的心声。
去年以来,汉中市针对全市7大类共210多个项目的50多亿元资金展开专项巡查,取得阶段性成果。
整合资源 有序开展
针对项目多、资金大的实际情况,汉中市及时将原有市抗震救灾恢复重建监督检查领导小组与扩大内需保增长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监督检查组合并为一,由市纪委监察局牵头,精心从有关部门挑选了作风过硬、责任心强的县处级干部,组成3个专项监督巡查组,分片区对全市11个县区三项政策落实及项目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开展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检查。
市巡查领导小组成立后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巡查中发现的问题。市纪委监察局加强组织协调,积极督促有关职能部门正确履行职责,并强化检查指导和信息交流,编发《巡查动态》和《送阅件》,及时宣传中央、省、市政策措施和各县区、各部门工作动态,促进政策执行,并在防止偏差和防范风险方面起到提醒作用。同时,通过报纸、电视、网站等媒体公布监督举报电话,多渠道搭建监督平台。
重点检查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是否严格依法管理项目,建设程序是否规范,项目法人、招标投标、工程监理、合同管理等制度是否得到认真执行,内控监督机制是否完善……市委、市政府及时下发《关于对三项政策四项资金落实管理使用进行监督巡查的通知》,明确巡查的主要任务和巡查重点。市纪委监察局也要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严明政治纪律,认真履行职责,深入开展监督检查,确保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和重大举措的贯彻落实。
明确职责 查出实情
为使巡查工作有章可循,该市对巡查组工作职责、范围等作出明确规定,并对每一阶段工作时间和检查提出具体要求。巡查组每年对所负责的片区至少要进行三次集中巡查,每个县的每次集中巡查时间为1个月,实地抽查项目的时间不能少于15天,抽查项目应不少于开工项目总数的30%。其中民生工程项目占10%,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占10%,扩大内需项目占10%,并且要重点抽查已竣工项目。同时,制定了巡查工作考核办法和巡查工作实施办法。
在“明责”的同时积极“授权”。该市规定巡查组对于受理的群众投诉举报,经了解核实后,问题较轻的现场进行制止纠正;问题较重的向领导小组专题汇报后,向相关县区、单位提出书面意见,限期进行整改;涉及违纪违法的移送有管辖权的机关依法依纪查处。同时,强化对巡查结果运用,将巡查意见作为市委、市政府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的重要依据。
为保证巡查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每次巡查前,巡查组都认真收集被巡查县区资料,巡查过程中认真汇总分析、反复核对、分类整理有关资料,对同一项目,不同部门、不同渠道资金捆绑使用的“拼盘”项目,也逐一进行了清理核对。通过巡查,全面掌握项目资金总数和运行情况,也帮助巡查县区了解“家底”。据统计,巡查组查阅核对汇总分析各类档案、资料和财务凭证2700余份;抽查重点项目148个,走访询问有关人员240余人。
跟踪督办 整改到位
近日,在对宁强、略阳、勉县三个地震重灾县开展巡查时,巡查组发现3个县监理人员和监管项目缺口较大,甚至某监理公司仅在宁强就承揽了105个项目工程的监理任务,便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明察暗访,结果证实由于灾后重建项目多、任务重,加之本市内符合资质条件的设计、监理单位较少,导致工程监理单位和监理人员普遍缺乏,质量监管责任难以落实。
针对这一问题,汉中市纪委又组织3个检查组,重点就监理单位承揽监理业务是否超出自身能力、监理人员是否在岗、监理人员是否持证上岗、监理日志记载是否规范等对各县区开展专项检查。在摸清底子、找准症结的基础上,向市规划局发出工作建议函,并向有关县区发出整改建议。市规划局迅速行动,立即在全市范围内安排监理行业从业行为整顿规范活动和以灾后重建为重点的房屋建筑、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质量检查活动,对现有的工程监理人员进行整顿规范,加强对监理人员的资格审查,并要求各监理单位及执业人员严格执法、依规开展监理业务活动,切实承担监督管理职责。
截至目前,该市已开展两轮巡查,共对6个县的16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跟踪督办,对5个方面的典型问题开展了延伸检查,并向6个县、4个部门发出了《整改通知书》或《巡查建议函》,责成相关职能部门根据巡查发现的问题,研究制定规范,切实加强监管,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项目顺利实施,资金安全运行。
(2009年9月11日)
文章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