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三问”让监督一追到底
打印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高速路旁两排大字疾驰而过——延安近了。

    曾经,这片神奇的革命圣土,孕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

    如今,有一支纪检监察队伍活跃在这里。他们在延安精神的鼓舞下,开展“三问”,通过事前介入、事中防范、事后跟踪,对党员领导干部的责任、廉政、绩效状况进行监察与追究,为延安的科学发展保驾护航。

三“问”模式的探索

    延安市交通局纪工委书记李宏刚谈起工作来语速很快。作为市纪委、监察局派驻交通局的问责问廉问效工作组组长,7月9日,他在延安市重大建设项目问责问廉问效工作推进会上,就通过“三问”监督市交通系统9个公路项目建设的情况作了专项汇报,并现场解答了部分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邀监察员的提问。

    今年年初,延安市纪委、监察局向延安干部学院二期等36个重大项目派驻了“三问”工作组,这已是该市向重大项目派驻“三问”工作组的第三个年头。

    2007年7月,延安市纪委、监察局领导下的市“三问”办公室应运而生,它和各县区纪委、监察局成立的相应工作机构及派驻到各市直部门“三问”工作组一样,肩负着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在履行岗位职责、廉洁从政、行政效能等方面进行监督的重任。

    每年年初,该市纪委、监察局选定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工作、重大项目及各项民生工程等,派驻“三问”工作组,向项目负责人等相关人员发出“三问”通知书,并进行警示谈话。在工程建设和政策落实中,“三问”工作组发现问题随时向责任人发出“三问”通知书,促其纠正并帮助协调解决问题。

    在日常工作中,围绕机关作风建设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市“三问”办从群众投诉,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提案与建议,媒体报道及日常工作检查中筛选出涉及“责、廉、效”的问题,向违反规定的单位和干部,发出督办或整改通知书,进行警示训诫直至党纪政纪处分,并定期回访。

    延安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杨鑫说:“‘三问’制度使监督制约与责任追究的每一步都落实到人头和书面上。问责问廉问效三者既可单独使用,也可合并使用。这一模式已成为纪检监察工作的有力抓手。” 

纪检监察职能的延伸

    在延安市城市管理局,一份由驻局纪工委向养护处发出的问责通知书引起了记者的注意。那是发生在2007年8月的一起事故,延安城区百米大道地灯漏电造成一人死亡。事故查清后,通过问责,驻局纪工委对7名责任人分别予以责任追究。对此,市城市管理局纪工委书记王成章仍记忆犹新:“这件事给局里干部职工触动很大,从那以后,大家的责任意识都有所增强。”   

    今年该市“三问”工作组进驻的重点项目中,交通局承办的占四分之一。“驻局纪工委的‘三问’工作让我尝到了甜头,我既是被监督者又是受益人。”延安市交通局局长韩长安坦言。据他介绍,两年的实践证明,在立项报批、资金筹措及管理使用、质量工期、工程招投标、施工环境等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都可见“三问”工作的触角,很大程度上保证了重大项目建设的顺畅推开,该局涉及重大项目建设的案件率逐年下降。

    对症下猛“药”——问责治散、问廉治腐、问效治庸,“三问”让行政监察、廉政监察和效能监察形成合力。通过问责问廉问效,市“三问”办对公车接送学生、上班期间玩电脑游戏、工作期间饮酒以及“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问题说“不”。每年结合全市“创建人民群众满意基层站所”评比活动,市“三问”办将上一年群众不满意的基层站所,确定为下一年“三问”重点单位。

    该市纪委、监察局还以“三项机制”作支撑,落实“三问”。督办反馈机制——“三问”办发出问责问廉问效“提示函”、“通知书”,对各单位承办的工作进行督办。调查处理完毕后,承办单位书面反馈包括是否按时办理、群众是否满意等情况在内的处理结果。

    限期整改机制——每月“三问”办对受理的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梳理,将处理结果分成“按时办结且群众满意、按时办结但群众不满意、延期办结”三大类,对因主观原因造成群众不满意的要求重办,对延期办结的要求承办单位提出解决措施,承诺办理期限,限期办结。

    责任追究机制——对已查实违反规定的单位和干部,进行警示训诫直至党纪政纪处分。对多次发生问题的单位,追究分管领导直至主要领导责任。

干群关系的拉近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延安精神的根本。在延安市自来水公司的营业收费所,前来办理业务的群众一进大厅,迎接他们的是三位工作人员的笑脸和热情的招呼“您好”。服务承诺上墙公开,工作人员座位前方摆放着印有姓名、照片和岗位的服务监督牌。大厅的一角备有老花镜、雨伞等应急用品。一位来交水费的老大爷告诉记者,这里的服务比以前更周到更贴心了。

    整治市容市貌,告别“水不畅、路不平、灯不明”,改造危房险房,纠正教育乱收费、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这些热点问题也被纳入问责问廉问效重点治理范围。今年该市纪委、监察局选定17个重点民生项目派驻“三问”工作组,全面检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金、退耕还林政策兑现、老党员补贴等政策落实情况和减轻农民负担情况。

    实施“三问”制度以来,党员干部明显感觉到,要做有权无责的“太平官”、“老好人”不可能了。仅今年1月至7月,全市共发出“三问”通知书 884份,警示训诫419人,716名党员干部受到责任追究。

    谈到将来的工作打算,延安市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市“三问”办主任冯世阳表示,下一步将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建立健全行政问责的长效机制,将责任追究贯穿于问责问廉问效的全过程。

    记者离开延安时,恰逢陕西省白水县纪委、监察局带队的一行21人到达延安学习考察“三问”工作。延安市纪委常委、监察局副局长王银珠说,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15个省的45个市、县、单位来延安学习考察“三问”制度。

 

文章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上一条: 丹凤农村事“村民说了算”
下一条: 柞水解决热点难点问题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