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监察特别报道:巡视剑指问题 形成震慑
打印

【与时俱进 创新工作举措】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巡视工作要紧紧围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这个中心,牢牢把握对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特别是主要负责人监督这个重点,切实完成好发现问题、形成震慑这个主要任务。”这是中央对巡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是巡视工作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总依据。

落实好这一要求,不仅取决于监督者敢于动真碰硬的决心,还取决于打破传统体制弊端的勇气、提升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适应形势发展,推动巡视内容、方式方法、制度建设等方面与时俱进。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要求,巡视组从实际出发,及时总结实践经验,深入探索巡视规律,拓宽发现问题途径,提高巡视工作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

在中央的领导下,巡视工作注重在继承中发展,积极拓展监督内容,创新方式方法,通过多种渠道和措施发现问题,找出“老虎”和“苍蝇”,从而形成有力震慑。

坚持发现问题不动摇、“四个着力”不放松

“2013年巡视最大的变化,就是明确职责定位、突出工作重点。”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同志告诉记者,中央要求巡视工作紧紧围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这个中心,把发现问题、形成震慑作为主要任务,遏制腐败现象蔓延势头。

在巡视对象上,突出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特别是“一把手”。通过直接接触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深入广大干部群众中,灵活运用个别谈话、民主测评、走访调研等多种方式,全方位、多视角地了解领导干部在廉洁从政、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执行党的政治纪律和选人用人等方面的情况。同时,对反映被巡视地区、单位党组织下一级领导班子“一把手”的重要问题线索,巡视组也进行了解掌握,较好地实现了对“一把手”的有效监督。

在巡视内容上,重点围绕“四个着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巡视组要剑指党风廉政方面存在的问题,重点就是“四个着力”,即着力发现是否存在权钱交易、以权谋私、贪污贿赂、腐化堕落等违纪违法问题,着力发现是否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着力发现是否存在对涉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等重大政治问题公开发表反对意见、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等违反政治纪律的问题,着力发现是否存在买官卖官、拉票贿选、违规提拔干部等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

2014年中央巡视工作动员部署会要求,充分发挥巡视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的作用,聚焦中心任务,强化党内监督,正风肃纪,围绕“四个着力”发现问题,形成持续有力震慑。

拓展监督内容,对“两责任一纪律”进行监督检查

2014年巡视工作在坚持聚焦中心任务,坚持发现问题不动摇、“四个着力”不放松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监督内容,具体就是加强对“两责任一纪律”进行监督检查。

一是结合对执行党的政治纪律的检查,切实加强对党委(党组)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纪委(纪检组)落实监督责任情况的监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抓党风廉政建设是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政治责任,也是遵守和维护党的政治纪律的重要体现。中央纪委副书记张军在巡视工作动员会上强调,要把被巡视党组织主体责任、监督责任落实情况,作为了解执行政治纪律情况的有效抓手,切实加强监督检查。

二是结合对执行民主集中制和选人用人情况的检查,加强对组织纪律执行情况的监督。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需要严明组织纪律,强化组织观念,严格责任追究,克服组织涣散、纪律松弛等现象。

对“两责任一纪律”开展监督检查,是中央交给巡视工作的新任务,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政策性和业务性。“这是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变化,对巡视内容的拓展和丰富。”中央第二巡视组组长徐光春告诉记者,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多年来,落实效果并非十分理想,在以往的巡视工作实践中也发现一些地方党委没有尽到主体责任,一些地方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执行组织纪律方面也存在突出问题,加强对这些方面的监督检查十分重要,也十分必要。

“这些变化释放了一个积极的信号。”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杨伟东说,巡视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发现问题、形成震慑,“去年中央两轮巡视的效果有目共睹,但新形势必然会带来新的问题,这在客观上也要求对巡视监督内容进行深化。”

“三个不固定”,“一次一授权”

围绕切实发现问题、形成震慑,最大限度发挥巡视的作用,必须打破可能隐匿问题的机制壁垒,积极探索创新。从去年第一轮巡视开始,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就从工作机制上进行了大胆创新,实行“三个不固定”和“一次一授权”机制,实践证明,实际效果和社会反响都很好。

一是巡视组组长不固定。中央领导同志形象地比喻,巡视组组长不是“铁帽子”,“一次一授权”。建立中央巡视组组长库,人选中既有刚离开领导岗位的同志,也有现职领导干部,都是省部级,每一轮巡视之前都要根据具体情况从组长库中确定巡视组组长人选,一次一授权,并实行严格的回避制度。二是巡视的地区和单位不固定。这次巡视可能是地方,下次就有可能是事业单位或企业,灵活机动。三是巡视组与巡视对象的关系不固定。不再有地方、企业和金融巡视组之分,通称为中央巡视组。

实行“三个不固定”、“一次一授权”,被人们普遍称道,这不仅是巡视工作体制机制创新的一个亮点,更是增强巡视工作威力,防止巡视工作受到干扰的一招妙棋。有关专家指出,弱化巡视组与被巡视对象的对应关系,有助于强化巡视组的独立性。变“固定”为“不固定”,能够有效切断巡视者与被巡视者之间可能存在的某种关联和默契。

这一做法,引来广泛的舆论支持。《北京青年报》社评认为,这一方面是要尽可能切断巡视者与被巡视者之间可能的“公关”关系,另一方面也是对巡视组成员的策略性保护。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李拓认为,从防止监督走过场的角度看,现在的反腐败措施比以前更灵活、更具体、更严密了。

巡视节奏加快,由过去每年2轮巡视改为每年3轮巡视,目的是实现全覆盖。

瞪大眼睛发现问题,“下沉一级”了解情况

除了“三个不固定”、“一次一授权”等巡视方式方法外,中央还对巡视工作改进,提出了许多新的举措。如做实做细做足巡视前准备,分别与信访、审计、司法等机关和部门了解被巡视地区、部门或单位领导干部的有关情况,抽查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情况,纪检监察部门派员全程参与巡视,组织部门派出干部选拔任用专项检查组……

巡视工作不打无准备之仗,也不打有准备无把握之仗。据了解,巡视组出发前,要了解被巡视单位的基本情况,以及党风廉政建设等情况。为当好党中央的“千里眼”,深入细致地做好工作,巡视组要到领导干部担任过“一把手”的地方“下沉一级”了解情况。

在认真贯彻中央要求的同时,巡视组还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创新工作方法。比如,加强与被巡视地区、单位党委书记、纪委书记沟通,了解对哪些人的反映比较多,对哪些问题反映较多;搞好个别谈话,在保证谈话基本面的前提下,抓住谈话的重点人、重点事,包括刚离开领导岗位的同志、关键领域和部门相关人员、纪检监察和司法机关办案人员等,从他们那里了解重要信息;向审计和业务监管部门了解情况,拓展发现问题的视野;对重要问题线索进行深入了解后,协调纪检监察机关提前介入……

实践证明,这些创新举措,极大地提高了巡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上一条:省委第三巡视组进驻乾县开展巡视
下一条:访中央巡视办主任黎晓宏:明确新定位 贯彻新要求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