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做法
西安市纪委、监察局
近年来,西安市把加强廉政风险防控作为完善惩防体系、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基础性工程,纳入全局进行重点部署,并率先在一些重点领域进行探索试点,特别是去年中央和省纪委文件下发以后,使我们进一步明确了方向,坚定了工作信心,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由试点探索进入了全面推进的“快车道”。
一、坚持高点起步,在深入发动、形成工作合力上下功夫
工作刚开始,一些单位和党员干部思想上存在着畏难思想和抵触情绪。为了迅速打开工作局面,我们按照高起点起步、高标准推进、高效率落实的要求,坚持多管齐下,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实现了工作的顺利开局。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西安市委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专门召开会议学习传达相关文件,并就做好此项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市纪委专门成立了由主要领导牵头,分管副书记、常委负责,综合、党风、训诫等室参加的工作协调推进小组。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刘春雁同志亲自审定修改工作文件、3次做出批示,并带头深入基层指导工作。各单位普遍成立了由“一把手”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并抽调监察、人事、法制、办公室等部门的精干力量,组建了3-5人的领导小组办公室。二是搞好工作试点。西安这项工作起步比较早,2010年初我们在雁塔区开展了试点,2010年10月召开现场会向各区县推广了雁塔区的经验;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我们又在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规划局等8个市级部门开展了试点。通过在区县、市级部门两个层面的试点,积累了较为成熟的工作经验,为全面推开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强化教育宣传。2011年10月下旬,我们组织有关单位到南京、杭州、宁波、武汉等地专门进行了学习考察。今年8月,我们组织召开了全市廉政风险防控工作会,举办了工作培训班,编写了《西安市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手册》,使大家进一步深化了思想认识、掌握了工作要领。同时,还在古城清风网、《泾渭》杂志上开辟专栏,及时总结推广各单位的好经验、好做法,现累计刊发稿件60余篇,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坚持夯实基础,在清权确权、找准廉政风险上下功夫
廉政风险防控成效如何,首要的就在于职权理的清不清、风险找的准不准。如果这两项工作做不好、不扎实,后续工作就无从着力。一是全面清理职权。按照“职权法定、权责一致”和“谁清理、谁行使”的要求,采取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方式,全面清理明确各单位行使的职权。主要是两类:一是对管理和服务对象行使的权力,包括行政审批、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行政给付、行政奖励、行政确认、行政裁决等8类职权;二是内部职权,主要是单位内部人、财、物管理权。清理中我们坚持凡没有法律法规依据和规定的职权,原则上取消,确因工作需要保留的,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加以设定;虽有法律法规依据但不切实际或实际工作中不需要的职权,要尽可能取消。目前,全市行政审批事项仅保留91项,精简率达13.3%。市交通局329项各类职权经审核论证,最后仅保留267项,精简率达18.8%。二是排查廉政风险。按照全员参与的要求,采取自己找、群众提、组织定等方式,分个人岗位、内设部门和单位三个层次,深入查找思想道德、权力行使、制度机制等方面的廉政风险。对排查到的风险点按照发生概率或危害程度,科学界定等级,逐一登记汇总,建立台帐、分类管理。市地税局围绕“征、管、查、减、免、罚、人、财、物”九大结点,自下而上进行全面排查权力运行风险点,共查找出行政管理权、税收执法权和违反公务员行为规范三大类廉政风险点738个;雁塔区全区78个街道部门共查找出各类廉政风险点1874个;新城区全区共查找思想道德、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制度机制、外部环境等五类风险1337个风险点。
三、坚持突出重点,在强化监督、规范权力运行上下功夫
针对排查出的廉政风险,按照“一对一、背靠背”的要求,制定了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特别是针对各单位反映的权力行使不透明、自由裁量权过大、动态监控难等共性问题,采取了重点防控。一是深化权力公开。积极推行网上审批,为企业和公众提供在线服务,目前已实现了101项行政许可事项网上受理。大力加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把行政审批和便民服务事项统一纳入中心办理。如,市政务服务中心共进驻审批服务事项323个,设立办事窗口106个,受理审批和服务事项共受理审批和服务事项十几万件,按时办结率和群众满意率一直保持100%。二是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2010年开始,我们在全市各级行政执法部门开展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 明确行使条件,细化处罚标准,压缩自由裁量空间,有效防止了处罚的随意性。市城管执法局梳理执法依据225条,细化处罚标准620条,制定了《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执行标准》,推行阳光执法和标准化执法,《人民日报》对其经验进行了报道。三是强化科技防控。运用“制度加科技”的办法,在工程建设招投标、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探索运用科技手段防控廉政风险的新机制。2011年4月建成的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平台,实现了工程建设项目网上全程招投标,基本遏制了围标串标、明招暗定、评标不公等行为。截至目前,共进行了3528项工程交易活动,总中标金额1361.9亿元,未发生一起投诉。2011年11月8日,《人民日报》以《制度+科技阻断利益链条》为题进行了专门报道;12月6日,时任省委书记赵乐际和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郭永平等领导同志亲自视察调研,给予了充分肯定。
四、坚持改革跟进,在创新制度、建立长效机制上下功夫
我们在实践中感到,有些领域的风险点只靠各单位是难以解决的,需要从体制机制改革入手,从市级层面统筹解决和推进。为此,我们结合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加大了体制机制改革的步伐,有效堵塞了漏洞、防控了廉政风险。一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精简压缩审批事项,对保留的审批事项实行“两集中、两到位”改革,各单位成立了专门的行政审批办公室,行政审批办公室整建制进驻服务中心。莲湖区13个部门行政审批科室由原来21个减少到13个,53个事项的审批环节由282个减少到177个。二是深入推进投资体制改革。建立政府投资项目公示制和代建制,实现了投资、建设、管理“三分开”;下发了政府投资工程项目的“收口”文件,要求所有政府投资工程项目全部纳入工程招投标平台进行统一交易;加大对重大项目投资建设的监督,首创了重大项目派驻监察室制度,确保了地铁、三星电子等重大项目的推进。三是深化财税管理体制改革。在市本级503个预算部门及所属全额拨款的基层预算单位全面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将市本级481个预算单位纳入公务卡制度管理;将预算外收入全部纳入预算内管理,在45个市政府直属部门全面开展部门预算公开。四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推行“无任用推荐、有任用复核、多形式考察、重跟踪管理”的干部选拔方式,有效避免了干部提名推荐工作人为因素的干扰和不正当竞争。同时,大力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在权力监督、作风效能建设等“六个方面”集中出台了一批制度,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权力运行制度体系。
虽然,我们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与领导要求还存在着一些差距和不足。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此次会议精神,积极学习借鉴兄弟地市的好做法、好经验,确保把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抓好、抓实、抓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