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编者按】为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思想,贯彻落实中央、中央纪委和省委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结合陕西实际,扎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落地生根,本网特开设“秦风论坛”专栏。

推动打造政治生态的绿水青山
——关于政治生态研判路径的探索与思考
李宏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然生态要山清水秀,政治生态也要山清水秀。构建健康的政治生态,既是一项政治任务,也是一项社会工程。如何推动打造政治生态的绿水青山?近年来,陕西省纪委监委驻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纪检监察组结合综合监督单位实际特点,积极创新实践,探索政治生态研判的实现路径,着力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常态化。

一、路径探索

(一)精设指标,全角度“扫描”

纪检组先后出台《政治生态研判评价办法》,建立政治生态研判评价3项制度,共5项一级指标、21项二级指标、44项三级指标。主要是围绕“五个度”,即:政治立场坚定度,聚焦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情况开展研判;政治生活规范度,聚焦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情况开展研判;党内监督严实度,聚焦履行“两个责任”、党员干部廉洁从政开展研判;选人用人公信度,聚焦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开展研判;人民群众满意度,聚焦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开展研判。为有效研判真实反映党组政治生态建设情况,推动各项指标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建立了查找问题多元化制度、推动问题整改制度、政治生态研判的结果运用等3项制度,综合运用巡视巡察、日常监督、审查调查、满意度调查、专项检查和审计、信访举报等成果,精准勾勒出综合监督单位政治生态的清晰“轮廓”,掌握党组政治生态“全貌”,为强化政治监督提供有力抓手。

(二)精细研判,全领域“把脉”

按照熟悉度、关联度、关注度高的原则,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在省卫健委党组开展政治生态研判试点。每年年末,综合监督单位党组按照《办法》所列内容,就本年度强化政治生态建设情况进行自查自纠,形成工作总结,报送纪检监察组。纪检监察组根据综合监督单位工作报告情况开展实地研判,组长、副组长与综合监督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处室和直属单位负责人分层逐一谈心谈话,深入了解党员干部思想、工作、作风、廉洁等方面情况,选择部分有代表性、情况典型的处室或直属单位作为主要分析对象,深入实地调查研究,尽可能掌握真实情况。结合信访举报、谈话函询、初核立案、专项整治、联席会议、廉政档案、提醒谈话、纪检监察建议、党风廉政意见回复等情况,综合评价分析党组政治生态状况,形成政治生态研判报告,全方位、深层次分析被研判党组织政治生态建设存在的风险点和突出问题,并作出趋势判断,提出改进意见,发出预警信号。

(三)精准处置,全过程“问诊”

对研判中发现的各类问题和线索,坚持抓早抓小、分类处置、精准施策,全力做好研判的“后半篇文章”。对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列出负面清单,提出整改要求和意见建议,分类移交给相关职能处室和被研判单位,督促整章建制,筑牢“防洪堤”;对重点领域突出问题,研判分析报告经纪检监察组组长办公会讨论后,报送省纪委监委分管领导和联系室;对发现的违规违纪问题,按照分类处置的办法进一步核实,严肃处理。

(四)精推运用,全方位“促改”

根据研判分值情况,综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确保研判结果能够转化运用,使其体现在3个方面:作为政治生态评估的重要依据,把政治偏差及整改情况纳入领导干部廉政档案,探索建立党组政治生态档案,对被监督单位进行“精准画像”,并向省纪委报备;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把落实党的政治建设工作情况纳入党组织班子述职述廉报告,同领导班子评价、实绩考评等相结合,强化党的政治领导;作为干部选用的重要参考,突出政治标准选人用人条件,对“带病提拔”的干部实行倒查,对政治标准把关不严的干部严肃处理,对存在政治不合格的干部实行“一票否决”。

二、难点与问题分析

(一)研判指标多,涉及层次广,定性定量难度大

出台的研判指标共70项,涉及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定量指标可以量化,在实际研判过程中容易操作,但是在44项三级指标中,可量化的指标只有12项,占比27%;定性指标30项,占比73%。定性指标占比多,给研判带来众多困难,如研判指标中的“党组及其领导班子成员有无政治上与党离心离德、思想上蜕化变质、组织上拉帮结派、行动上阳奉阴违的问题”,在核实印证中定性难度大、涉及层面广,且定性是否准确,需要双方共同认可。同时,研判的依据大多是主观感受,缺乏横向、纵向比较,无法对被研判对象作出等级评定,加之政治生态研判结果直接关系到纪检监察组对党组及班子成员的整体评价,故而实践中无法精准量化打分。

(二)研判体系广,涉及业务深,谈深做实难度大

一方面由于研判涉及单位整体形象和利益,被谈话人思想认识上有顾虑,谈话没有从政治高度分析,谈得不深不透, 隐藏深层次风险点,不愿意触及实质和敏感问题,存在作风漂浮应景式谈话、应付研判“为谈而谈”的现象。从纪检监察组2019 年末蹲点调研和2020年对省卫健委开展的政治生态研判实践来看,谈话内容主要是谈工作方面多, 政治建设内容少、质量低。另一方面,研判人员对综合监督单位的业务了解不深、谈话缺乏专业技巧,在研判过程中仅仅局限于谈话、看资料、听汇报,形式单一,办法不多,给研判工作做实做精准带来较大难度。

(三)研判参与低,协调联动少,结果运用难度大

受派驻机构管理和监督层次影响,政治生态研判结果只能以书面和会议的形式向综合监督单位党组反馈,很难对被研判单位的政治生态作出等次评定,即使评定后,结果运用也未必会引起被研判单位的重视。同时,反馈中一些问题涉及的上级政策及相关部门职能,缺乏必要的相互联动,研判结果运用推动不力。客观而言,反馈情况既无法让上级部门和社会公众对被研判单位政治生态情况平行比较,也不利于被研判单位纵向掌握、对标整改。

(四)研判变量大,工作交叉多,动态调整难度大

为避免政治生态评价千人一面,纪检监察组着力探索构建不同的研判指标体系,力求通过可观测、可量化的简练指标对被研判单位政治生态作出评估,为研判结果提供数据支撑,但有时会与巡视、党建、意识形态、社会评价等领域的检查评价交叉,无形之中增加了被研判单位的检查次数。同时,随着各类新要求的出现,现有指标体系需要随时修订、完善,对其调研需要时间周期,单纯一个纪检监察组的能力、精力有限,一定程度上给调整带来难度。

三、对策建议

(一)统一评级体系

党内政治生态的主体应当包含各级党组织的主要领导、班子成员和全体党员干部。研判工作要紧盯主要领导,突出关键少数,要始终将党委(党组)领导班子作为研判“政治生态”的主要对象。核心指标和观测点要包含以下几方面:看政治意识强不强,看清廉程度高不高,看用人风气正不正, 看党内生活严不严,看群众满不满意。建议省纪委监委从研判的主体、主要对象和主要内容出台全省统一的政治生态监测评估办法,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可以由派驻机构根据综合监督单位的特点和纪检监察组自身工作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调整、充实、完善。通过条目式罗列责任内容、项目化推进责任链条、常态化开展政治监督,构建监测评价指标体系,督促各派驻机构定期开展政治生态分析研判工作,提升研判指标科学性。

(二)引入多方参与

加强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和巡视巡察监督的贯通整合,打牢夯实专责监督的“基本盘”。要在党内监督引导下,推动人大、政协、组织、审计、财政、统计、媒体等各类监督协调联动,共同参与研判。同时,积极运用信息化、大数据技术手段,构建数据共享、集体会商的综合监测机制,把信息化收集数据与日常性监督数据的使用管理融合起来,既落实专人专责进行常态收集,又实行归口管理做好定期分析,确保政治生态分析研判兼容并蓄、集约高效。

(三)提升结果运用

研判工作应由省纪委监委牵头、组织人事部门参与、派驻机构配合,切实提升综合研判的结果运用。研判成果作为绩效评估、选拔任用等重要参考依据,解决分析研判重形式、轻运用、研用脱节的问题。要适时向被研判班子反馈情况,指出存在问题,提出改进建议;要坚持把研判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班子调整配备、队伍管理监督的重要依据,结合研判结果、工作需要和干部意愿,统筹提出领导班子优化配备建议,逐步进行组织调整;要发现和解决问题,对确实存在问题的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综合运用执纪监督“四种形态”,有针对性地采取批评教育、约谈提醒、审查调查等措施逐步解决。

(四)贯通信息互动

巡视的过程中,可以把被巡视单位以往的政治生态研判报告作为重要依据。同时,如果该年度省委和有关部门已经对该单位开展了巡视,当年的政治生态研判可以简化或推迟。政治生态研判要贯通信息互动,把分析研判信息与单位的选人用人、党建、意识形态等检查评估共享互通、相互印证,协同研判与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切实为被研判单位松绑解压,逐步使政治生态风清气正,枝繁叶茂,焕发出新的强大生机。(作者系陕西省纪委监委驻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纪检监察组组长)